我们祈请文殊菩萨的加持:希望我们每一个弟子,每一个听到我们的教法,佛的传言,对每一个众生来说都希望得到启发,都希望得到智慧的光芒的加持,消除一切烦恼意识的黑暗。
今天我们讲述意念的启动。原先我们也讲过很多,然后今天讲到,简单的讲到主要的八种思维和五十一种心所,八种思维我们一般都经常听过,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烦恼意识和阿赖耶识。这是八种意识。
这八种意识呢,就形成了一个人出生以后,一直以来的,就是一切思维、一切观点、一切情绪的一个田地一样,然后这个田地里面种下了很多很多善业和恶业,然后这一切呢有可能不仅仅是这一世,我们出生以后,而且它有可能延续到过去的非常非常古老的这一切业力。因此这种业力的推动下,我们现在的一睁开眼睛,然后你看到这个世界,然后看到你的父母,看到你居住的环境,然后再慢慢你的成长的过程当中,你吸取的一切,都是取决于这八种思维的基础来确定你能吸收什么样的一种教育和思维方式,就是他们来决定,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里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是什么呢,烦恼意识和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呢,它就像刚才所谓的一个田地一般,这里面种下了很多东西,它犹如蜂窝的组织一般,这里面有太多的我们的曾经经历过的一切概念产生的感受,然后这一切感受是快乐的感受也好;痛苦的感受也好;喜悦的感受也好;悲伤的感受也好,然后他们都深深的铭记在这个里面,然后这一切呢,由于前面的六种意识吸取,这六种意识呢,虽然不是分别意识,可是呢它是一个单纯的直接的一种意识。眼识,然后直接去看相,感受到相,然后呢声音,然后呢触觉、感受,然后呢味道,这一切都是他们在感受这个世界的直接的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它去感受以后,这八种意识感受以后,还需要其他的意识来去分别这些东西,不然的话这本身的这六种意识没有分别意识,它没有分别意识,它不会分类归纳。就因此呢,分类归纳的这种意识就是受意识,感受意识。比如说我看到一个相的时候呢,马上会有一个启动另外一个意识,是什么呢?是感受意识,去接触意识,直接感受以后呢,他马上又投视出去,接触这个相,就好比像大象鼻子一样微妙的他会去碰触这个东西,他虽然不是以物体的形式碰触,可是呢他以意识的形式去碰触它,然后呢再作意,再思考,然后呢再感受,然后再念。这个是任何意识的背后的造作方式,它这个去作意、碰触、念这样的过程当中,这一切的基础来源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而并不是客观的以这个外在的相来作意,我们一直以为以外在的相来作意、思考、念,我们一直以为我在看这个东西,它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它的材料是什么样的;它的大小是什么样的;它的比例是什么样的;他应该……再……我们要……,这一切要放的就是我,哎,这个是不是我的房子,是不是适合我自己,适合适合很多很多很多……,语言,以什么样的方式把它表现出去,表达出去,就这样呢我们就会慢慢的联系起来。
可是呢这个里面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作意和念的时候,助念的时候,我们就是以为我们就是在对客观的这个物体或者耳朵听到的这个语言,或者以为眼睛看到的这个形象,或者我们的味觉、触觉,这种感受的这些触觉必须每一个这些意识都要配合这五种:取、受、触、接触,作意、然后念,这种思维。
这种思维必须要配合,其实是一个非常细微的这种思维方式,不然的话就不会产生其它,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这些就不会增加上去,也不会启动起来。就因此呢第一刹那我们碰触到外相以后的第二被启动起来的这些意识就开始在做这样的工作,分别归纳。
这种分别归纳又加强了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我们真是这样的,应该是这样的,看来我的判断没有错,这样的时候呢,我们把这个工作的结果又储藏在那个阿赖耶识里面,这一储藏,它就决定了我们的以后的思维观点的背景——参考背景。
你听到的语言,看到的相,碰触的感受,一切都会被这个基础参考基础背景会启动起来,而继续我们认为这就是我对客观的看法,我们以为这个信息是来自外面,来自它的语言,来自它的相,我们从来没有去想过我们这个储藏的这个东西在给我们发信号,这后面就会产生非常强大的执着,绝对性的执着。
我们就会黏住这些东西而不放。为什么说强大的执着呢?就是我们已经把这些东西黏住了,我们把它比喻成一个胶水一样的,就是已经被黏住了。就因此呢这一切思维的启动,就这样刚刚开始。
比如说受意识就会去快乐痛苦,或者是平衡也既不是痛苦又不是快乐的这种感受提取,受在做这样的一种工作,因为它必须要把这个事情要判断好,必须要把这个事情归类好,不然的话它的工作就没做好,就产生了快乐感受和痛苦感受和既非快乐,又非痛苦的这种窥伺的这种状况。
然后是取。取呢,我们会以空间的方式去判定,这是一个大的空间还是中等的空间,还是小的空间。
还有距离,这样的方式去取,在外在来说,对事物来说我们会想这是一个严重的事情还是一般的事情,就因此我们永远以外在的方式去看它本身是严重的还是一般的,而没有想到,这个时候我们想象不到,我们本身阿赖耶识给我们的信号让我们感受是严重还是很一般,而是我们看它本身应该有一个很严重还是不严重。
这样的时候呢我们会把为什么经常说小题大作,疑神疑鬼,神经质的状况,因此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神经质的状况,突然的一下子这个就来了,一下子就肯定,是严重或者是简单。就因此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去提取。这种意识的讲述里面,意识形态讲述里面我们必须首先要破除这些状况,不然的话就我们的任何意识的这种修炼有可能不会起到什么真正的作用,我们还是,哪怕是讲意识状况,哪怕是对意识的修炼我们还是会永远以外在的方式去看:这个很严重这个很严重……
然后另外一个人说:哎呀,这个不严重嘛,师父都说了,挺好的,啥时候都挺好的。就因此呢一个事物的严重和简单现在看法就千差万变,之所以我们能感受到它本能的这种阿赖耶识的储藏对事物的敏感性而决定,你当时处在比较敏感的这种状态当中的时候,这很严重,你当时没有正好碰到这个敏感点的时候,你没觉得有那么严重,就因此呢,这里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完全可以让它平常心去面对。
我们可以在里面储藏平常心,而不是相对的不是左就是右的那种状况,因为我们的思维在旅程当中不光是解脱的旅程也好还是轮回的旅程也好,我们永远都是在寻找不是左或者就是右的那种,就又形成要不然我要左转吧,要不然就觉得我要右转吧,我们不习惯于踏踏实实的往前走,我们永远想着要不然左转吧,要不然右边吧,就因此呢我们认为要不然左转或者右转才是出口,前面的大路我们没有看到,正在行驶的大路我们没有发现。
就因此我们弄的焦躁,急躁,天天认为要不然左转,就得右转。就这样呢这个意识就让我们产生了空间和时间,还有对事物的严重性的和简单性的这种看法和分别。
作意,就是这种意识直接跟外在的这种相碰触,就是前面已经说了,这种碰触而产生了这些意识观点。然后是感受,然后是念,然后是刚才所说的这两个:取和受。因此呢,就是这五种思维就形成了我们的思维观点。
然后是什么呢?前面这五种思维过了以后呢,执取对境的五种思维,这样完了以后,我们还不甘心,我必须要确定这些东西,不能说:哎呀,是好象是吧,不是是不是。我们对它不能那么放,我们必须要把它确定下来,不然我们不甘心,不然的话我们回家睡不着觉,不然的话我们必须要说出一个不是黑就是白,今天说不出来我就跟你急,就因此我们必须要找一个黑白分明的这种状况。
虽然一般来说黑白分明好坏什么什么这样的,我们相对来说并没有错,可是呢从意念的本身的这个出发点的这种观点来说,它有可能会产生一个过于的状态,因为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不仅仅是我们表面上所看的一种界限,而且是更重要的是它成为我们的参考啊,它要进入阿赖耶识啊,它要成为我们的背景啊,背景思维啊,基础思维啊,它成为我们的以后思维取向的主要材料啊,我这个材料有了我就可以做出一系列的很多东西,因此呢我们一般看:哎呀,黑白有什么错呢?,善恶分明有什么错呢?,黑白分明有什么错呢?
那我这不分明的话,那我不就很容易上当吗?我不就是很容易被人利用吗?不就是很容易被人欺负吗?就这样我们会找出很多很多这种借口。
我们永远这样的状态里面,我们永远找不到一种平常心,我们很难找到当下心,因为当下的心是此时此刻,在今天的讲述里面有可能讲到当下的心,有可能不完全是我们所谓的此时此刻,我们说今天就是当下了,然后今天现在我的想法就是当下,现在我的状况就是当下,或者更多的时候我们把当下理解为今天过好就可以,现在你要让自己保持很好的心态,现在你要让自己好,你不要去琢磨未来不要去回顾过去,然后今天我们分析的这种思维状态里面所讲的当下,有可能不止是这样的状况,当下是什么呢?当下就是你的思维的背景阿赖耶识没有产生的没有启动的那种状况。
就因此你看的相就是单纯的相,听的语言就是单纯的语言,感受就是单纯的感受而没有去参考它,没有去让它当顾问来给你那个,让你去可以提建议,因为我们的建议和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呢,它的顽固性和那种黏性已经变成固定性了,可是呢世界在变化,万物在变化,时间在变化,一切现象已经改变了,可是呢它还保守着这种固有的态度,希望它能在决定很多东西,恰恰相反,这个结果往往都是苦受,这个时候需要很大的勇气,敢于放下它,等于敢于放下它就是等于不让它作为我们的顾问,不让它那么容易的去启动,这样的时候呢,当下我们才可以真实的听到和看到,单纯的听到和看到和感受到。经常很多人问我:“师父,这个第六意识是什么,听说那个挺灵的。”
其实第六意识就是单纯的看和听,没有启动你的这个参考背景和思维,没有顾问下的思维,没有支柱下的思维,没有想抓取什么的思维,没有想判断什么的思维,没有想寻找什么建议的思维,那就是我们的当下的感受。我们一旦启动背景下的这些东西以后,就不是当下了,就已经变成第二刹那了,已经变成了一个我们缩小了它的范围,我们已经进入了自我的狭窄的通道里,仓库里了,我们没有看到更宽广的现象,而我们又进入了自我的小仓库里,然后我们琢磨希望这个小仓库能对出很多的外在一切现象来,我们以为我们的这个仓库里面大部分都已经具备了很多条件,足够可以让它来证明外在的一些现象的标准,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谓的我执,其实我执我执,就是我们经常问我执是什么呢?我们就没有去太多的思考,就觉得我执其实是一个自私,其实我执就是狭窄的自我仓库里面,生活在那个仓库里面的叫我执,突破我执犹如我们把这个仓库打开了,没有被锁进去,融合在外在的大气层里面。
它完全是就地取材,而不是说我那边有一个很好的材料我搬过来,那有可能就是变成了东边的东西要搬到西边去,那就很困难了。
就好比像一个人真的有生存的本事一样,强大的本事一样,他不会说我要背着特别大的后面还跟着很多车的那个食物很多东西,不是。那么你永远生存不下去,他随时随地都有吃的,随时随地都有睡的,随时随地都经历了很多,这一切经历不断的强大自己、开放自己,就因此呢我们的思维要向更开阔的世界旅程,提取更先进的建议,而不是只听我们自己的固有的储存的库房里面的信息,就因此呢我们就要讲五种对境执取的思维。
首先它要去争取,它所感受到的一切都要去争取,然后它所感受和一切接触的相,外相,必须要让它固定下来,我们不断的要思维十遍,我们不断的要把它观想十遍一百遍,哪怕是不舒服我们要观想一百遍,哪怕是有刺痛我们也要把它观想一百遍。
哪怕是怀疑我们也要把它观想一百遍,这样的时候呢,他就在把它在固定,固定,就让它延续。
第三是延续,要把它启动来黏住它,这种观点要黏住它,其实我们不认为我们在做这样的一种事情,可是呢我们不知不觉的,我们习惯性的思维在做这样的一种行动,不知不觉的就已经做好了,我们把它当成是一种我们的内在大自然一样,我们已经察觉不到它的行动了,就好比像树突然发芽了,我们看到的就是突然的,而不知不觉的没有看到它的行动,不知不觉的就形成这样了。
然后第五是什么呢?它变成了行动,也就是变成了作用,它已经变成了作用,也变成了一种行动的一种动力,意识的动力,就因此呢它变得,为什么说变成行动和动力了,就因此呢它已经变得非常的灵了,我们其他地方没有灵这倒很灵,一点点碰触就一下子就会马上的一切启动起来。
就好比像一个现在高科技的按纽一样稍微一碰就马上能启动,而且一碰马上能起动一系列,因此在这里面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要做的就是让它那个不要那么灵,要让它笨拙一些,原来特灵的咱们按几下,最起码我们可以把它弄的按几下,按十次以后才会慢慢慢慢启动起来。
这就是我们又能感受到它的这种当下还没有启动的状况,你按十下的这种状况是当下,没有被启动,如果我们这当下延续在按二十遍的时候还没有启动,仍然没有启动那就是有点作用了。
不然的话这个经常会启动,经常会启动,哪哪都碰触,稍微就好比像很讨厌的一个电话响铃一样,虽然灵很好,可是呢很讨厌的是什么呢,稍不动动就开始启动,开始又什么电话拨出去了,或者电话又怎么怎么跟哪哪连接了,稍微一不注意就变成这样了。
因此呢,我们要让它变得比较笨拙一点,没那么灵,不然的话外在世界里面,经常你跟它配合的话,经常有很多的语言,一下子就能让你启动,经常有一个形象让你一下子启动一切,经常有一个感受让你启动一切,经常有一种状态让你启动一切。
因此我们永远在启动、启动、启动,我们无法感受纯净的背景。我们无法感受蓝天般的纯净的这种背景,我们无法感受大海般深邃的这种背景,我们无法碰触智慧的背景,我们无法碰触慈悲的背景,我们的一切都被它们包裹着,丝毫没有间隙密不透风,因为我们前面的这种组合执取做了一系列的这种后期制作以后,我们根本就无法想象,它本身的状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电影院里面,完全进入那种状态里面的一个客人一样,泪流满面进入了状态。
我们无法想象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怎么剪辑的,因为前面不是说了嘛,它的时空性已经让我们看不到,它配合的非常好,语言和动作一下子配合的非常生动。我们的这个储藏室里看起来丰富多彩,什么都有,然后这把它归为两类,一个是什么呢?一个是恶业,一个善业,一个是友善的一面,一个是对立的一面,因为这种汲取制作的过程当中,并不完全都是不好的,有可能有时候也会做出很好的制作出来,所以因此呢我们经常所谓的十善,十种善,十种善我在这儿不加以解释了,因为我们在前面讲过很多次了,这里面就已经有了十种善。
还有什么二十种心所恶,五种易转,易转是什么呢?它容易被转移,就是易变,恰恰很容易一下子就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境,哎,它就一下子会变成那样;哎,一下子又遇到什么样的一种条件的时候,它一下子又变成那样了;就因此呢这种易转呢又给我们提供了因缘的重要性。
原来也讲过,我们一般来说大部分人以为因缘因缘,我们认为因缘就是好比像想象当中,一切都是一种缘形成的一种因缘,其实不是。因是什么呢?,因是主要的,就好比像我们在阿赖耶识里面储藏进去的这些东西都是主要的材料,这个材料呢不同时期我们就会把它加工成不同的东西,这个外在的这个加工的这些东西叫缘,这个缘一来这个因就会加工成很多东西。
这种缘和因缘的这种加工组合呢,有时候我们也把它称之为伪装,一加工就不知道,认不出来了,一加工就认不出来了。就很多时候我们也很容易伪装,这种伪装又欺骗了自己,这种伪装完了以后,我们不再愿意去看它和检查它了,我们就想让它这么呆着,让它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不愿意去揭穿它,这个也另外一种层面叫什么呢,我们叫填满,填空,因为我们要填补自己,我们不甘愿让自己有一个空壳,我们觉得应该把整个都填满了才是对的。
就因此呢修行的旅程作为一个精神的战士,它必须需要勇气,因为精神的旅程也类似在生活当中一样,都会有很多的枯燥,都会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甚至有时候会有恐惧,因为看不到边缘而我们会恐惧,看不到希望而恐惧,有时候有很大的寂寞感,就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要去面对,而不是说一产生这些寂寞、恐惧、失望,这样的时候我们不是说一下子就是马上就焦躁不安,马上要去找一个东西填补它,这样的时候呢,我们很容易被前面的八种思维和五十一种心所的阵势里面,很容易进到那个阵势里面,它就像一个迷宫一样你怎么走都走不出来。
就因此我们要填补自己,让自己无法停止下来,不能面对自己的内心的很多现实展现出来的这种现象。这样的时候呢,为什么我们要讲到心里状况,我们才知道心里状况就是如此。我们如果不了解它的话,我们根本就无从下手,无从下手。这样的时候呢,我们的思维才会真正的进入修饰,这里面修饰呢并不是要让我们变成更美好,这里面的修饰呢让我们要并不是用另外一种修行和精神方式去填补这些和填满这些,也不是。
并不是说我以前不怎么样,我要让自己现在变得更美好,就因此呢我们要讲授的这个跟其他的很多东西有可能稍微不一样,因为很多的法脉呢有可能直接给我们提供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哎,你要怎么怎么样,你会变得很好;你要念什么什么多少遍你会变得更好;然后你怎么怎么样那你就了不得了;不是。
我们是要让它回归内在的大自然,更好也有更不好,美好有可能它的第二刹那有可能就是失落,我们抱实的一切的希望,执取它的时候呢,有可能某一天让你突然掉在地上,有可能要不然让你探索的更久远,让你没有头绪,让你感到多少世多少世都不足以真的去碰触它们和认识它们。就是因此我们现在在做一个相反的一种方式,我们不排斥他们,我们不再喋喋不休,我们不再为自己的一切就产生着让自我不断的诉说和否定,或者以一种方式让自己肯定:哎,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你肯定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你怎么做都没有问题,你肯定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我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也不完全是。这个气球,气打得越鼓有可能某一天就爆炸了,咔嚓一下,看起来这么大的气球变得零碎不堪。因此呢我们终极要走的就是回归自然,回归我们的本能。因为我们前面已经讲述了这些心语心所的状态,他的这种制作方式再加上很多后期制作以后,它是永远是没完没了的。任何艺术、文化、哲学都是一样的,如果最后他不落到平衡的一种落脚点的话,他永远都飞不到什么地方去,雄鹰飞得再高他必须要落在地上,他不是永远都在飞在天上。水流得多久必须要融合大海才有可能让你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让你继续下去。地球不管我们怎么去让它发展和挖掘,最终我们还是要让它变成自然,有可能这是最好的出路。不一样的东西有可能给我们产生的是一种异物,就好比像身上长了一个异物,那我们把它称之为叫肿瘤,跟它的全身五脏六腑是统一的,那有可能就叫自然。跟这一模一样,我们的意念回归有可能在这里面一切都是最好的,一切安排是最好的,一切现象是最好的,一切存在是最好的,有可能我们都甚至不用说他是好的,甚至他上面说好和最合适什么什么都是多余的,他就是如此,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如此。就因此呢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呢?现在要做的就是,我们的止要放在意念上,首先呢我们可以稍微的、简单的可以去锻炼锻炼自己,让这种止呢稍微稳固下来。因为我们平常生活当中的,比如说你不动了,趟在床上的时候你的心跳和你的血压都会慢慢慢慢变成很平稳的状况,然后你一开始行动,因为我最近有一个血压计,你刚行动走走,过来喝个水什么,动动,一看血压一下变成一百三十多了,哎,你趟那儿,坐着变成一百十七了。其实跟这一模一样,我们一切的行动,思维的一切行动、启动,因为思维是个无形的,它的启动是一种,因为它本能并没有启动的能量,就因此呢这个启动的能量是什么呢?这些五十一种心所加上我们的呼吸,我们要把它称之为叫气,这种呼吸加上去以后呢,它就会启动。比如说我们人平静下来以后呢,我们看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是不是会变得非常的轻微,随着我们的呼吸、心跳轻微的时候呢,我们的整个状态也在变得比较平稳,任何没有一个人说我生气不高兴我愤怒的时候呢,心跳和那气仍然是平稳的,没有。就因此呢他这个我们的呼吸和气,这种心跳随着我们的情绪在波动来说,它们也在波动。这样的时候呢古老的教法给我们提供一种很简单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呼吸保持自然,不急不慢的,自然的、本身的这种平常的这种呼吸方式让自己呼吸,让自己坐直,直如剑,稳若山。有时候我们可以去一种方式,外在物体的一种方式,哪怕是看这火焰,蜡烛的。坐的方式经常可以去,找出一种比较舒服的一种姿势,让自己不时的观察一下,让自己的肩膀下垂,放松,腿放松,整个身体放松,然后呢,头微微,稍微的,脖子这样稍微的弯一下,然后眼睛稍微斜视,往下斜的这种方式看着一个物体,不让自己其他的意念启动,身体犹如大山一般稳重,语言,没有任何语言犹如断了弦的琴一样,专注呢犹如射箭勇士要射靶的那种目标的那种盯住,思维的专注直接犹如箭一般的射到靶上,我们的专注力犹如野鹿听笛子一般,也就是听声音,他一听声音就非常非常的专注。然后在西藏的原来的故事里面猎人去追杀野鹿的时候,其实这野鹿听声音就是怕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对自己失去生命,受到灾难,就因此他就听得特别仔细,恰恰是被猎人给利用了,猎人看着它特别仔细的时候呢,反而其他的动静和其他的东西就没感知的时候就反而,被猎人开枪了,跟这一模一样,它是如此的专注,他已经没有察觉到其他的东西,虽然其他东西并不是不存在,可是呢它的这种专注力非常凝聚在这个你的目标点上的时候呢,就已经其他的东西察觉不到了,甚至这时候其他的意念没有再启动,这样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呼吸,调整平衡,因为呼吸这种启动下一下的我们的心也就会慢慢启动下来。就因此身体的呼吸自然,观察自己,我怎样的呼吸才是最自然的。就这样呢我们完全以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直接的对物体,思维凝聚起来,这种凝聚并不需要我们要去做很多动作,只需要做一个很简单的动作,让自己完全的,眼睛和思维一切现象都要看在这个小点上,偶尔我们要给自己稍微的观察一下,我是现在在昏沉当中呢还是在掉举当中,昏沉掉举。昏沉的时候呢,我们自己甚至可以身体动一下,然后稍微做一下肢体拉伸什么这样之类的,都可以。不要害怕动,动这是一个表象,可是呢动如果能让自己更好的能坐住,那有可能也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昏沉,人一下子就很容易变得模糊,目标不清。掉举是什么呢?掉举就是等于是启动了我们的其他的意念,我们一下子就开始习惯性的被意念启动,我又开始忙忙碌碌的准备去做制作,掉进那样的状况。就因此我们完全一心的、专注的,非常专注的去把我们的眼睛盯在前面的目标上,有时候会产生细微的目标,细微的目标模糊的时候呢,我们会看大的目标,比如说看这蜡烛的这本身的火,有时候还可以看这整体的蜡烛的碗,这样呢微微的我们可以去做这样的一种状况。这是新的一种训练的开始。很多时候呢很多教法第一开始就强调,强调什么呢?不作意,不作意。可是呢真正来说刚开始的这种修炼的状况,不可能有一个不作意你而能真正做到你本身的思维上,住到本身的本相上面是几乎没有的。就因此你首先要去,一点点的去,做一点点你自己主动的一些东西,就因此呢首先要以一种启动思维去看、观察,然后我们要看有没有助念,不时的观察一下自己有没有助念,不然的话我们的思维有可能又走了,又可能制作。这样的时候呢我们首先练一下这个专注,下一次呢,咱们再讲我们的专注的这种思维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上,怎样去化解我们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