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我的一个心愿,也就是一个发愿。
希望通过大家,通过孜珠山八十成就者,从普贤如来到我的上师为止的不断的这种传承和这种加持的力量,通过这样的一个法脉,希望使大家都能得到像普贤如来一般的境界和加持。更加地,我是在祈祷,希望我的上师的护佑和他大慈大悲的这种力量,让我更加地实现我利益众生的这种愿望。希望每一个生命能听到这种法,听到一些很浅显的、我自己对佛法、对世间的这种认识。希望能对大家产生启发,并且能真正地在心里种下一些菩提的种子;在一种因缘成熟的情况下,能让它发芽,变成每一个人的生命当中,不管是什么样的状态下,都希望它将变成作用,变成我们的抚慰,变成我们的一生的陪伴,永远都变成我们的鼓励。就这样,这是我对大家的希望和愿望,而且也是我的发愿。
我是藏族同胞,汉语也不太好,更重要的是我是一个文盲。因此很多时候表达方式上,会有一些不太恰当的这种语言,经常会出来很多“因此、因此”什么之类的,其实跟前面也没什么关系的。大家就理解精神吧。
首先今天我们讲授精神的主要三个重要的思维、方法。通常呢,佛教把它称为叫显宗、密宗、大圆满三种思维方法。
这些方法并不是佛教本身新创造出来的,世界本身的每一个生命的本性当中就存在着,存在着。通过佛法的理论体系,用显宗、密宗、大圆满这三种称呼来命名,并且做这样的一个介绍,让大家了解,用对每一个人自己所适合的方式,把它讲授出来,然后变成显宗、密宗、大圆满。
这三种方式怎么区分呢?它会区分成一个是行,一个是修,一个是观。
行里面,把它可以分成九种乘。九乘在雍仲本教这种佛法里面,它有两种伏藏出来的九乘版本:一个九乘叫“中伏藏”,是在西藏的中部地区伏藏出来的;另一个呢,是北部地区伏藏出来的,就这样的两种伏藏。这两种伏藏里面,对九乘的称呼不一样,可是内容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北部的这个伏藏出来的这个九乘里面,把它叫成“嚓辛、囊辛、绰辛、载辛、给捏、掌松、阿噶、以辛、喇麦提巴”,就这样的九种乘。
中部的这个九乘呢,跟其他派别的九乘的叫法也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别,就像我们平常大家都知道的那种方式,叫行部、事部、瑜伽、无上瑜伽,以这样的方式来称呼。行部、事部这些都是属于密法的;前面因部里面会有人天、声闻、独觉、唯识、中观等等,名称不太一样。其实总体来说,在这边我们用很多这种名词,太佛教太专业化了,对大家可能也不能产生什么作用。
行、修、观里面的行,主要产生在“给捏”“掌松”,把它分成两个;九乘里面的“给捏”“掌松”是行部。“给捏”“掌松”之前有四个,“嚓辛”“囊辛”“绰辛”“载辛”这四个。这四个是什么呢?目前没有我们汉语对应它的名称,只有藏语的“嚓辛”“囊辛”“绰辛”“载辛”,这些是因,因缘的因,或者因果的因。
因部,它们只是在人间暂时对我们产生帮助,暂时我们可以用的,这就是非常古老的一种教法里面传承出来的。这四个乘是什么呢?医学、星相、八卦,还有一些比如说除障法、替身法什么之类的,在这四个经典里面会存在。它把它分类叫什么呢?暂时对人们作用的叫因法,暂时作用的。真正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帮助的话,要进入什么样的状况呢?要进入第五个乘和第六个乘。
第五个乘是“给捏”,“给捏”是居士;“掌松”是什么呢?比丘。这两个就进入到一个法门、一个法里。进到这个法里以后,我们以行的方法在学习、了解。
行是对因果取舍,痛苦与快乐的取舍的方式在修行,因此呢,把它叫做行部,也叫做显部,显宗。
显宗,它以现在世界人们五官的感知范围里面,所适合和所看到现实问题的方式,用二元对立的方式修行。比如说这个是可以的,那是不可以的;通过这样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那样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就好比经常我们所谓的快乐与痛苦。他说,我们应该为了快乐创造出很多快乐的元素,为了去除痛苦避免很多痛苦的元素。
为什么要去讲这么一个东西呢?大家似乎都知道:快乐,我当然知道啦,我就是希望快乐嘛,我也尽可能地在做。大家也都知道不喜欢痛苦嘛,每个人都是一样。
他说其实不是每个人真地都明白,如果每一个人都明白的话,那我们也不用讲那么多了。实际上恰恰相反,我们希望快乐,可是往往创造出很多痛苦的因,积累很多痛苦的因。然后从痛苦这个因里面,却希望得到快乐。我们平时常常很失望、很丧气,每一个人的失望和丧气都来自这样相反的关系里面。就这样呢,我一定要去讲一个行,正确地取舍。
就这样,显教里面经常会讲授非常明确的十恶十善。我们怎么去争取十种善良,使我们达到一种善所类似的一种境界,是快乐、善良、平静、和蔼。只有跟它类似的某一种元素,才可以让它产生类似的结果,这是不可磨灭的自然规律。
因此显宗会讲授:我们应该在身语意里面戒除杀盗淫妄。就是身的三种恶,然后呢,语的四种恶性,意的三种恶性。就这样,它会很明确地讲授这些,让我们尽可能地去避免这些,尽可能地去除这些,尽可能把戒除这些很娴熟地运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适合我们的思维方式去吸收,去规划、去总结。这样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把它很娴熟的用在自己所适合的生活里面。而不能用某个教法,或某个理论,某一种道理,生硬地把它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和思维当中。为什么呢?如果我们以生硬的方式去用的话,它会产生很多的冲突,它会产生很多的怀疑,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会产生,比如我说真话那伤害别人怎么办呢?很难避免生活当中会出现这样的事。再比如说我是好心,可是这语言稍微的激烈了一些怎么办呢?这样的时候,就说明着我们要智慧地运用它,而不是很生硬地去应用,才会产生作用。不然的话,这种语言和理论只会给我们产生很多的矛盾思维,而并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
就这样呢,我现在只是给大家简单的在介绍。行部,行里面的教法,这种显宗的教法,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去了解的,尽可能的去做,是这样的。
密法呢,大家都经常说密宗、密宗,西藏的密宗,很神秘的。然后大家都听说,那个密宗很厉害啊,说给你一个咒语,然后这咒语一念,那个该发财的发财了,该祛除灾难的祛除了什么什么的;大家也把它神秘化了,说:我给你一个真言吧……就把它有点愚昧化了。
在很多时候呢,密宗并不是完全绝对化的,你光念一个真言能把一切问题解决了吗?不会说你要治疗头疼,我给你一个治头疼病的真言,你肚子疼,我给你治疗肚子病的真言……真言只是一方面的因素,跟世界万物一样,任何物体都是因多种元素而形成的一个结果。任何一个果都是由多种元素聚合而产生的,不能凭借单独的一个元素产生结果。
就这样呢,他说真言也是如此,它起到了某一个很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了解到这里面的道理和理论,而且不仅仅是了解,它让我们开窍,从心里面一下子就能明白。心里面把这个结打开以后呢,外面的世界也将会慢慢慢慢地变化;如果我们心里面这个结打不开的话,外面的这个世界,还会仍然是那么的现实。并不会这个蜡烛突然变成了莲花,并不会这个桌子突然变成檀木,并不会突然一个老人变成年轻。他说只有我们的意识得到开窍以后,你五官感受到的这个世界和物体将会有所变化。
密法给我们讲授的是什么呢?是一切万物,外在的万物也好,我们自身也好,都存在着佛与佛性。什么叫佛与佛性呢?我们怎么能从桌子上看出一个佛性和佛呢?我们怎么可以在房子上看出佛和佛性呢?这里就是说它的本质。比如说我们这个房子,它并不是说的是房子的本身,它说的是这个房子的性质和它的材料。我们可以把它建成一个房子,也可以建成一个水塔,也可以把它变成一个铺地,也可以把它做成马路。
它说这里面就有很多活动性的东西,并不是说这个材料只能做房子。如果这个材料只能做房子的话,那如果用它铺地,到公园里铺个地的话,那怎么铺也看着不像地,怎么看着都像房子。为什么?因为它就只能做房子,放在哪都像房子,而不像其他的。
就这样呢,他说一切外在的万物和我们自身都存在着佛与佛性。他说我们的身心、外器世界和内情众生、一切存在的现象,其本质的东西,(叫做)佛性也好,(叫做)智慧性质也好,我们可以通过升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方式,让它实现出来。
升起次第呢,就是把它观想。他说这里面就产生了佛无处不在。任何时候你可以把一栋大楼观想成一个普贤王如来;你可以从虚空当中,邀请普贤王如来;通过我们虔诚的祈祷和他的力量,使他的这种加持射到这个大楼上。然后呢?让我们完全感受,像普贤王如来一般的这种加持、力量、智慧、慈悲。他说我们可以感受到。
我们对每一个人去这么观想的时候,你真的实现的时候呢,那我们就能体会密法里面所说的:每个人都是菩萨、都是佛。不是说每个人是,而是我们真的能够感受到。每一个人本性上具有的这种善良和慈悲的性质,对我来说就展现出来了。对我来说,不会显现他们很讨厌、很刻薄、很让人不舒服…….这一切就不存在了,我真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善良、他们的美丽。在哪儿我都感觉没有任何敌对,任何地方都是祥合的佛国,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是佛与佛子,和菩萨聚会。
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很多人想,这怎么可能呢?本身他就是很讨厌的人,怎么可能会变成很可爱的人呢?
问题就出在我们把他当成本身就是讨厌的人,我们否定了他的一切善良的一面。比如说某一个人很不喜欢吃匹萨,觉得这就很难吃啊,你说这怎么可以变成很美妙的味道,和能够冒出香味的一个食物呢?
而我们有可能看到,可能另外一个人就不觉得。就觉得这多好吃啊!你连这个味道都尝不出来,这多好吃的东西啊,你就没口福!甚至旁边的人因此而不高兴。甚至我们想想自己,有可能我今年特别讨厌吃匹萨,明年那就不一定了,你看多荒谬。从个人到他人,今年有可能我觉得这个人好得不行,好得不得了,那真是菩萨心肠,没一点缺点,从头到尾,我看不到一个缺点;可是过两年又不一样,看哪儿都不顺眼,从头到脚都是问题。
这么看来,把人看成一个完美的人是可能的,要把他看成从头到尾彻底的坏人,也是可能的。可是都是同一个人。
密法掌握了这种性质。在不确定的性质里面,他找到了他们的根本性质,根本性,就因此他把它叫成智慧性。我们的身心和宇宙都存在着智慧性质。如果它不是痛苦和烦恼性质的话,那我们有救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本身就是智慧性质的话,那我们再怎么样都有可能让它透露出来,哪怕是它被我们的业障、污障包围得多么密不透风,可是呢,它总有一天会显现的,因为它的本质就是智慧性质。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很难了。就好比像黑炭一样,黑炭的性质里面一点都不存在白色的成份,那你把它磨一百年、洗一万次,一点希望都没有。如果这黑色是外表,它的本质是白的,这外壳多么坚硬,不管多么难洗,我们总有一天可以洗出来。而且我们可以用很多的方法,密法也是如此。他说,别怕,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洗涤剂。用清水洗不掉,我们可以用洗衣粉;实在不行,我们可以用强力的洗涤剂;再实在不行,我们就直接去机器房里去搓去,把它搓掉。
只要你确定了它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就有了办法了。如果你弄错了,本质上就不是,那我们搓了,把它搓没了都没有看出一点点的那个其他颜色。搓没了,都是黑色的,这就叫本质,也叫本性。
他说,我们可以从内心和外在的互动当中,看到美妙、看到善面、看到力量、看到智慧。其实智慧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周围,每一个人都是智慧、每一个物体都是智慧。
当然了,这并不能完全以外在来看,这跟我们的意识是有关系的。我们不能完全把意识分开来,然后在外在上去找;这房子是那个智慧吗?这个哪儿哪儿是那个智慧吗?那个垃圾也是智慧吗?他说身心宇宙都有智慧的本质。一定要知道叫本质,而并不是说它是智慧,是说他们都具备智慧的本质。
佛法的第三种观点,叫大圆满。圆满具足、心性不二的、大圆满的果——佛性,我们不加以造作,不加以刻意,创造、造作的时候呢,我们的心性将可以成为如来,心性当中可以发现如来。这又是另外一种观点,他说我们的心性如来,就永远都伴随着我们。我们只要发现它就可以了,可是呢,这种发现并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并不是我们造作出来的。
造作、发现,这些都是我们的相对世界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五官的感知和行动。可是对于大圆满这种境界呢我们必须明白,它超越了五官的感知,已经不在我们五官范围里面。它真正地说,并不是我们听出来的、看出来的、感觉出来的、皮肤感受出来的,它也不是我们意识琢磨出来的。有可能大家觉得不可思议:不是意识琢磨出来的,那这是什么东西呀?其实在始终来说,它超越了我们的五官认识。这一点说明了一个问题,并不是世界上的一切,仅仅是停留在我们五官的认识当中。
我们的五官太有限了,听有限、看有限、闻到有限、接触到有限,我们怎能那么相信这些呢?我们只是相对地来说,在它的有限范围里去感知这世界而已,仅此而已。而大圆满的这种境界,让我们开拓出了一种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新的世界观,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知道我们有一个本质上的、无始以来的一种美妙、无法言喻的一种美妙。它并不是智慧的老者所创造出来的、它并不是佛陀创造出来的。他说无始以来都在,哪怕轮回没开始它也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说我们的意识没有产生世界观以前它就存在。因此它叫本性。无始、纯净、美妙,他本身没有受过任何障碍、遮蔽和污染。
我们往往只是以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方式,去理解出了很多很多很多的东西。然后我们在这里面转悠,磕磕碰碰。永远都觉得应该是这样,走一段,发现不对;应该是那样的,走一段,又不对。他说我们应该追求我们的本质,而不能用表面的形式去看,如果以表面的形式去看世界和一切东西的话,那永远我们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哪怕是用前面的两种境界——显宗和密宗的方式去看待世界的话,仍然还会产生矛盾。
因此呢,这种观点,通常呢,称为置顶大圆满,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这种教法、精神体系里面,把我们跟世界万物的认识方式分析得非常的透彻。首先,用很道德的、相对的方式去分析和行动;然后再上面一层呢,转化性地、革命化地去看这个世界,突破了很多前面的这些观点。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可能这十年认为这样是道德的,那有可能再过十年以后,那又不是道德了。为什么它要突破呢?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原来我们认为见面的时候说:哎呀,你好!拉个手,是很礼貌的;有可能再过十年、一百年以后,变成见面说:你好!然后直接打一巴掌。那你说这怎么办呢?就这样,他必须要突破这样的现状。也同时说明,前面我刚开始讲授的那样,不能用完全的方式去看待,必须我们很灵活地去运用任何东西。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从理论上也好,任何一种文学上也好,任何一个领域里,我们在任何地方可以看到很多的智慧,可以吸取太多的教育和成长。永远不要搬来一个东西放在自己思维上、生活上、工作上,那就是别人的东西,我一点都不知道。因为人们只是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东西,才能非常娴熟。哪怕它是再好的东西,我们如果不熟的话,也会出很多问题。哪怕是再好再先进的一个机器,如果我们还不会技巧,没有娴熟的功夫的话,它也会仍然一样会出问题。不在于它是否先进,而在于我怎么去运用;不在于这个道理有多好、多精妙、多正确,而在于怎样以我的方式用上去。
这就是密法给我们透露的一种方式。他说人们如果用完全的前面的方式去取舍:去掉一切不好的,然后完全吸收一切好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出来一个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去突破,就因此产生了这个密法。
然后用密法这么去看的时候,又有会产生问题。这只有非常高智慧的人才会遇到、才会发现、才会产生。这里面又说明了什么呢?问题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更上一层楼的征兆。如果你没有发现问题,要么你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要么你还是在路上、还是很愚痴。还是很笨,为什么?没遇到问题呀!遇到问题时并不能说,哎呀我遇到问题了,然后停滞不前。那就是愚蠢了。只有我们突破它的时候呢,问题才成为了我们的吉兆,更上一层的吉兆。如果我们不突破它的时候,停滞不前,被压扁的时候呢,那问题有可能对我们来说是凶兆。这就是为什么密法里面经常说问题并不是问题。
经常我们能听到说,困难、灾难、或者问题都是好的,我们去思考一下会发现,我们看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很高明了。看不到问题的时候呢?有可能我们还停留在比较幼稚的阶段,没有广泛的认识。就好比像这个杯子上有一个缺陷,让一个小朋友去看的话,他可能看不出来,他根本就看不到。就这样呢,这就是密法的不同之处。
然后,大圆满就不同了,他说这个问题有什么问题呢?这不是挺好的吗?这有缺陷也是残缺美啊,没必要非得给她补上一个胳膊,愣要把它磨掉或者什么的。没胳膊的地方,要给她粘一个胳膊;有炕的地方,给他堆一大堆东西;没凸出的地方,又得堆一个山进去之类的。他说没必要,他说它本质的状况这就是最美的。而且这时候,他说这并不是我们想象出来的、造作出来的,是我们真的体会了、而且做到了,无造作地做到了。我一看见这个东西,我的反应就是这样的、我的状态就是这样的,我并没有刻意的让我自己去这么想、思考。
就这样呢,这些就是精神的不同层面,也就是佛陀用非常大的智慧,广泛的对世界的认识,分析了不同人对世界的认识。通常呢,人们把他这些东西都称为教法。佛教,或者教法什么之类的。这里面我看见又产生很多的问题,有些人说佛教不能叫佛教,有些则已经习惯了,永远都是佛教佛教的。
有些方面看出来,这不能称为教。在西藏的这种教法里面,把它称为教法,是分开的。一个是教,一个是法。教是什么呢?指定了很多规定的;还有很多比如说形式上面的,佛像、佛经、佛塔,怎么去转山?应该是左转?还是右转什么之类的。然后呢,人们可能就很严肃地去看待这些,是左转还是右转?念经的时候,念珠的佛头是不是不能超越呀?数到佛头的时候,应该反过头来?还是接着走?是不是念经的时候我就这么着,不能动?或者我不能起身什么什么之类的。这些他说是有些是正确的教,有些有可能也不是太正确的教。这就是教。
教其实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框架、一个躯壳。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面、任何一个理论体系里面,都有教。为什么呢?因为人们直接看到的是教。然后我们不能说,我今天跟你们讲法,可没说话待了五分钟,好了,完了,走了。那有可能有些人就觉得挺有意思的,可能有些人就觉得我没听懂,怎么回事?刚才说什么了?教就是一种形式,以形式的方式去推动法。
教在藏文里面叫“隆戈本”,“隆戈本”。法呢,叫“督彼本”,“督彼本”。法其实在这个教法里面,“督比本”的“督”是什么?了悟,了悟的一切法就是法。前面外在形式化的一些法是教,他们合起来就变成了教法,也可以叫佛法。在某一种程度上,这些都是需要的。就好比像一个群体就需要秩序一样,光是有一个群体也不行,它还需要一个秩序;然后呢,一个精神的领域,还需要一个法制的领域。它需要互相的拥护、互相的作用,才会存在的更好。
就这样的,我觉得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在相对互补。我们如果好好观察,会发现他们都是在互补当中。没有一个东西是没有作用的,他们都产生着作用。就好比像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哪怕是指甲,哪怕是我们的头发,都有作用。就这样呢,他完全说明着存在就有意义。我们对任何存在,不要去反感气馁,就看我们怎么去运用它。
我们今天讲授了总体的一个精神是什么,一个大概的概念,而且精神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就这样我们对很多精神方面的东西,就会有一个总体的看法,不会去矛盾,然后呢,精神并不存在于物质以外,物质也并不存在于精神以外,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缺一就不可能存在二;如果没有二,就不会存在一。就因此,我们不能以单独的列出一个一来说它更重要,也不能以二来说它更重要。就好比像我们的左眼和右眼,你说那个左眼更重要还是右眼更重要?没有。然后精神和物质的互相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它只有不同层面、不同看法的精神物质,而并不存在与精神以外的物质和物质以外的精神。就这样,我们今天讲到这么多概括以后,我们的以后这种讲法里面,我们就会有很广泛的一种认识。就好比像今天我们在游览了一番,然后很多地方有一些大概的演示。
下个星期,再讲微妙的世界。比如说这个法的世界,我们把它看成什么样?什么叫“一个微妙的世界”?就这样。
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