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平常人的认识观点里,都会以为布施就是把我的东西给别人,或者拿一些东西来帮助别人。佛法里,在布施的般若中,也讲述了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不施。什么是财布施呢?如果某种现象打动我,让我产生了怜悯心,觉得值得布施的时候,就可以布施,哪怕只是一块钱、一分钱,都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并不在于多少。现在很多人都说,乞丐是有组织的,而且看着并非没有劳动能力,不值得去帮助等等,找了很多的借口。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没有地方去布施了。当我们一看见乞丐的时候,脑子里马上反应出来一个问题——假的。因而我们失去了很多布施的机会。
其实布施是什么呢?当有一个现象让我打开了心扉,很自然地生起了怜悯的思想,唤起了我深深的同情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不要去管它是对、是假、还是错,因为我们布施的因缘存在。长期以来,我们的心似乎隐藏了起来,平常都在一种冷漠、僵硬、麻木不仁当中,可是由于它的出现,让我一下子从心中涌起一股温暖和怜悯的爱心,如果我们会把握,抓住这一刻,不要浪费这种感觉,那么我给他一块钱值得,完全可以!其实生活中给予我们更多的机会。从某一种角度上看,例如,以前街头带着猴子杂耍的艺人,让猴子爬来爬去表演后,向大家要钱也是这样的。大家觉得挺有意思的,每个人会给几块钱。其实,这个乞丐也等于是在表演,就让我们把他看成表演吧。他也在表演一个非常非常破落的人,把自己表现得很孤苦可怜的样子,躺在大街上,或者穿着破烂,脏兮兮的,无限恳求地跪在那里。如果他真的起到作用了,让我产生怜悯心了,那就可以了。没起到作用的话,我们觉得是假的就离开好了。
我觉得如果一个现象让我产生怜悯心的话就非常好。特别是当今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这种现象就越来越少了,没有人愿意扮演这样的角色。在这样的现实当中,当我们看到衣衫褴褛、孤苦伶仃的老人,有时候我觉得,其实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现象,是一个帮助我们净化的机会。当然,我们的本意是不愿意有这样的人,可是他们的存在,可以启发我们产生怜悯的无限爱心啊,这是多么珍贵,我们甚至应该去感激他们。有时候,我看到衣衫褴褛的老人,他们无依无靠、无家可归,脸上带着深深的悲伤与孤独,眼光飘拂不定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流浪。每当这样的时候,我心里都会产生那种完全的温暖,特别是当我想象,他有点像我的父亲,她有点像我的母亲的时候。这种思想会深深地触动我,我就会感受到那种完全的、深切的、温暖的力量,开始祈祷他能远离痛苦,希望象他这样的老人都能得到帮助,生活变得安详快乐。
这让我又想起我曾经去过的,西藏一个非常非常贫苦的地方,我到那里去给老百姓讲法。讲法结束以后,他们都非常希望活佛能在自己的家里呆几分钟,为了我在那坐几分钟,他们会提前忙碌一整天,甚至好几天。他们的家里什么都没有,没有地板,地上都是土。他们会在土上先浇上水,然后大家一起踩,一点一点把土踩平,再用东西打得光滑一些,然后再摆一张很破烂的桌子,好不容易找出一块新布也盖在上面,再找一个垫子给活佛坐。做好的酥油茶和一些藏式的点心,都会摆在桌子上。我去的时候,这点心上都是一层灰,已经放了好多天了。
他们特别希望活佛能呆几分钟,撒一些米,大家就觉得非常非常高兴。我经常会去这样的地方,他们也总会忙忙碌碌。有一次我发现,这家家里一个负责看小孩的老奶奶,她也非常想给活佛做事,哪怕只是倒一杯茶。可是家里大人、小孩都在忙忙碌碌,也不需要她去做这些事情。西藏的房子都是木头结构的,每一个房子中间都会有一根木头柱子。她就靠在那个木头柱子上。她的头发花白,被剪刀理得参差不齐,剪刀理上去的地方是凹进去的,没理好的地方是凸出来的,就这样一凹一凸、一凹一凸。也许现在的人看着有点儿时尚,很时髦的。可是,西藏人看起来就像毛毯上被虫子咬过似的,拐来拐去之后变成这样。她身上穿着一件西藏羊皮的长袍子,可是,长袍的外面没有布,只是纯粹的羊皮,灰灰白白的非常破旧,袍子的上下各个地方都打满了补丁。她身材瘦小,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全神贯注地望着我, 她的神情非常虔诚、非常恭敬,充满了无限的渴盼与期待:期待活佛不要忘记她,期待活佛能与给予她不断的加持和帮助。这种全然的渴望和无比的期待,使我真的感到非常非常感动。在这样的场合中,我不能直接地流下眼泪,只能偷偷地擦着眼角的泪水。我发愿,希望以后能为这样一些老人做一点事情,能为他们送去一些温暖,能为他们做一点点事情。
在社会的许多角落里,发生着很多感动我们的事情,让我们的心变得温暖。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如果我们能把握好的话,随处都是很好的修行机会,对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有很多帮助。
法布施是什么呢?法布施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会讲经说法。比如我有一些好的建议或看法,能很善巧地与人交流,这也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如果别人想跟我交流的时候,我是很不耐烦的情绪,这是不对的。不管是对自己的家人,还是对其他人,都可以很好地交流,这叫法布施。即使我讲不出微妙深奥的道理,可是我会听也可以。当别人讲述自己的看法时,我能静静地去听,这也是法布施。你可能会说,只是听,什么都没讲,这算什么法布施?我说不完全是,因为倾听也能起到法布施的作用。他变成一个听众,这就表达了一个态度,虽然并没有说什么,可是他一声不响地在用心听着的时候,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他能理解。
对一个人来说,有什么比得到别人的理解更令人抚慰的呢?现在的社会当中有很多压力,每一个人都觉得我很委屈,很多人心里都有憋着的事不能说,害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都学会倾听,那可能也是对周围的人乃至整个生命产生极大的帮助。这说明着我们能理解别人。与此同时,互相会产生良好的关系和印象。人际关系好不好就在于印象,如果我对他连起码的印象都不好的话,那就更谈不上什么好的关系了。这种印象从何而来呢?就来自互相理解。法布施的方法有很多,这就是最简单的方式。
无畏布施是什么呢?无畏布施就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比如去救助别人的生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有很多类似之处。无畏布施非常了不起。“人之初,性本善”,很多人到了生命终结的时候,他们愿意捐赠出自己的器官,这些都是无畏布施,极大的无畏布施,这是多么了不起啊。也许他们并没有把自己标榜为我是信仰这个或者那个,甚至有可能什么信仰都没有,可这却是人的一种本性真实的显现。我觉得这些也是非常能感动人的,这些也是无畏布施。
无畏布施还有什么呢?比如说,某个人的一些思维或工作方式得不到别人理解,乃至相互产生种种误解时,我们不去把他们的误解激化。此时我们可以对他说,你虽是这么说,但别人看问题的方式也许不同;或者说,你大概误会了,他曾经跟我这么说过等等…如果去帮助缓和解释,你就可以把它变成功德的。
可是现在很多的人并不这么做,见人有了误会,反而火上浇油,只会更增加他们之间的误解,从来不去缓解它们。这样,一个很好修行的机会我们就放弃了,反而变成一个不好的影响。其实这些都是做人之道。
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也许不能马上令人接受,或者令人欢喜。可是,这个人会对你产生一个基本认识,这也是一个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工作关系的前提。如果人际关系不好的话,工作就更不用谈了。就好比首先要自己学会游泳,才谈得上参加游泳比赛。否则,不会游泳硬着脸皮跟别人往下跳,后果就严重了。很多人想搞好工作关系,其实,工作关系的前提是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在这方面,六般若会对我们产生极大的作用。
般若能具体地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跟生活非常贴近的智慧。如果佛法跟我们的生活毫无联系,有如神话一般,神话故事怎能变成现实,那还有什么作用呢?佛的这种法,必须是我们可以真真切切落实在具体生活中的智慧,否则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