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是什么呢?禅定一般来说需要很多条件,在喧闹繁杂的城市里,比较困难一些。可是,我觉得我们这边的弟子也会比较容易达到,为什么呢?我们非常幸运的,有一个善觉寺(注:善觉寺在台湾,是这次来京皈依的台湾弟子们一起修行的寺庙),可以供大家打坐和专修,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禅坐需要具备一个比较清静整洁的环境,前面不能摆很多很重要东西,比如另人爱不释手的物品,或者亲近爱人的照片等等。不然的话我们会看着它,又要想入非非了。想着我们明天要去哪呢?星期六、星期天去哪玩呢?或许会想起今天他怎么这么说我呢……,很多事情就会连续而来。因此,我们要把这个环境弄得比较干净一点,没有太多的东西,要比较整洁。
修习禅定最好有一个舒服的坐垫,因为坐垫不好身体就会不自然。听法也一样,坐着不舒服,老是腿疼,法就听不进去,念经的时候心也会乱。所以,禅定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很舒服的坐垫,身体放松了,我们的心也会慢慢相对静一些。因此,这就是禅定的一些条件。
真正禅定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让自己完全平静下来,平静下来当然不容易。我们首先让自己的思想聚集起来,因为忙碌而散乱的思想会去思考很多问题,难有片刻的宁静。我们可以看着一尊佛像,或者一个水晶,就看着它,让我们的眼睛完全注视着它。不要用我们习惯的思想去观察:这个水晶是什么颜色、是圆的、方的,都不要。我们就看着,完全把我们的思想定住在这上面,不让它走开,不让它胡思乱想。忽然出现的各种意念,都是干扰。我们平常的习气使我们很难收起来。因此,我们首先要定下来,完全的定下来。我们可以先修一段时间定,然后,再放松。我建议,最好七天之内都修定。第二个七天时,修定和放松,互相更替。比如先定十分钟、再放松一小会,它们两个一起修。
第三个阶段,我们可以把定、松变成合一,不要刻意地去定,也不要刻意地松,让它变成合二为一。我们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在合二为一的状态,让它持续一段时间。我们修定和松需要的时间要根据个人的修行情况。只有打好前面的基础,再去修习第三个阶段:定、松合一。最终,通过修习我们发现了什么呢,我们排除掉了昏沉掉举。
昏沉掉举是什么呢?思维不太清晰,或者我的专注不够,思想很难驾驭总是跑走,或者我放松的状态修得不好等等。因此,我还是很紧张、僵硬。通过不断地进行前面三个阶段的训练,最后,得到一个发现,不会再有想重新修的那种造作的思想。不会自我造作,我要再这么修吧,是这样或者是那样吗?这些都不需要,我们消除了一切昏沉掉举。
然后是对外在不执取。比如,我看见水是水,看见花是花,我眼睛看见什么,耳朵听到什么,嘴里尝到什么,我肯定会马上产生反应。不执取是什么呢?我对这些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或者尝到的这些东西,都不要产生一个对它概念的认识,不要让他马上产生反应,而是随他去,听也随他、看也随他。我看见什么都可以,不要产生我的概念去分析它,不要去想那是谁啊他在说什么呢?否则我们又随念头跑掉了。随他看、随他去、随他听。因此,这叫对外在的不执取。我们将不再对外在事物产生特殊的看法,也不会产生意念、观点、概念。因此,这就是不二的实相。二是二元对立,静静地安注在不二的实相那个境界当中。这是第五个般若,叫禅定。
当我们没有更多地去观察外在,不执取也不造作,我们也没有在自己的思想上,又造作出了一个禅定、一种态度。它将自然呈现出来。我不再去执取外在时,就自然会呈现出一个安住的状态,这就是离于二元对立的一个现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因此你们要记住,不断地去思考。真正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才会变成我们的现实,才能领悟,变成我们真正平静的状态,才能发觉到这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