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珠丁真俄色仁波切开示2013讲法系列
第一讲:本初的等待,慈悲的开始
首先我们讲:要经常念诵真言。讲法之前念真言,让自己的心一点点地完全安顿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面对工作、事情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去试着去这么做。我们经常会带有很多情绪、带有很多急躁的心情、带着很多成见、带着很多不如意的事。这些事充满着我们的内在,充满着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在平常生活当中,带着这些,保留着这些,你想马上步入生活工作,它会给你带来很多障碍。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弹性,我们把自己带到一个爆炸点上然后就出去了,稍许的一点点问题,这个危险品就会炸响。
因此我们必须让自己这颗久久不能平静的心,完全安顿下来。这样你才能全盘地去接受,全盘地重新去面对你前面的生活工作事情。讲法也是不例外,听法也不例外。
我们在听法之前,也是如此,我们带着很多情绪。有可能在路上因为塞车,让自己有点不舒服;有可能出门之前发生了一些事情,让自己不舒服;有可能进到一个人多的场合里面,自己会感到不舒服……我们经常被生活的琐事把我们弄地非常烦乱。生活把我们像气球一样吹起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动物世界里面的那些小动物:遇到危险之前就先把自己鼓起来一般,充满着防御!这样的状态,我们经常把它称之为烦恼的源,或者叫烦恼障碍,它是危害的温床!
它喜欢把这样的环境作为它的落脚点,不时与我们作游击战。教法的念诵和真言在这个时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我们经常很少去用到它,不知道去用它,我们总是抱怨。
有人会问我:“我昨天刚听到一个教法,可是今天遇到事情我为什么还会这样呢?”
我说:“在这点上经常我也很无奈。我只能说我不是开关的调节员,不能象照相机的焦距一般,我给你调好了,从此你回去以后世界就变美好了。”我们是个活生生的带有知识认知性的一个人;是一个有一系列思维、判断、观点、概念的一个人;是一个带有固定基础,参考基础的一个人。而且这一系列的参考基础是非常固定的,这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事。
我们试着用这个非常有限的参考背景来参考一生,那必定会出现错误。最起码出现的错误和烦恼的概率会增加很多。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变成另外一个人。如果是,那解脱、净化、开悟就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了。只要听到一个教法就可以了。
顿悟其实也是需要很长时间不断地训练,才有可能突然的开窍。这是要把教法与之融合、某一种理论与之融合后。而不是今天说好了,明天突然“咯噔”一下就顿悟了。顿悟也需要时间!顿悟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就是让你实实在在地在本质上顿悟,而不是循序渐进地推理或是说用其他的方式让你慢慢接近本质。不是说你就在本质上,不需要借用其他的助缘。是说顿悟不需要用推理、不需要用关系、不需要用其它的来介绍。顿悟就是我们处在本质上、我们就是在感悟本质。直接感悟的时候,不是说我看见冒烟了,就能知道这底下可能有火,而是我们真能看到火。就如同这样类似关系一样,因此称之为顿悟。也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跟自我;这个有限性地观点基础、经常给我们出难题的这位自我;一直让我们舍不得放下的这个自我,做一番真的斗争!现在话叫PK,要跟它PK。
其实真正让我们不舒服的就是它!真正地唆使我们的,就是我们一直放不下的自我。习惯性的这个事,让我们很不舒服,可能由于其它很多原因:碍于面子,碍于自己放不下,碍于自己觉得这样我就会怎么怎么样,种种很多原因。不能让我们从这样的一个枷锁里面解脱出来。历史以来,生命以来,我们步入一个社会以来,它们慢慢地渗透了我们。
因此我们以各种方式:念诵、祈请、诵真言。这些都是助力和助缘的方式,让我们慢慢地训练。它就象是我们的精神营养。就好比吃饭是给我们提供身体营养一样,精神的训练就是给我们提供精神的营养。我们不断地要给自己最好的营养,不断地保持平衡这种营养。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改善自我。我们不可以放弃,不能放弃我们期待的奇迹。不能以为我有了信仰,我做了皈依,我把自己交给佛菩萨,我们就可以那么待着,什么都不用管了。我们应该按佛菩萨的指点方式,去做一点点自我调整,借助信仰的力量,让佛法真的可以参透到自己,让它具有说服力,让它成为我们最好的指点。这就是信仰!
很多人问我,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呢?信仰是什么呢? 信仰指的不是某一种宗教,信仰指的不是某一种理论,信仰指的更不是某一个佛和菩萨。信仰指的是我们愿意粉碎我们的这个强大的自我的壁垒,我们愿意让某一种东西进入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生命的引导,这就是信仰!
如果我们首先不突破这个壁垒的话,任何东西都进不去,任何理论都进不去,任何教法更不可能进去。我们有一个强大的顽固的自我壁垒在保护着我们,我们不愿意突破自己,我们愿意保持自我,我们愿意欺骗自己,来维护我们所希望的一切。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保护自我。
可是恰恰相反,它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信仰就是必须要打开自己,按教法的方式去做,去履行。比如说,为什么我们非得要去念诵呢?直接看起来,它就是教法的一个外相,可是外相和内在是有联系的!外相不能独立于内在,内在不能独立于外相。就好比我们的身体和心、思维一样。我们的心不能离于身体五官认知去工作,我们的五官、四肢,这一切,不能离于心去工作。它们两个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一个是有相的,一个是无相的。可是它们两个却是结合的那么自然美妙。
原来我也讲过,这种状态叫任运。并不是谁下命令让我们变成这样的,并不是哪个巧工,把我们造就成这样。 任运就是大自然的最巧妙的一切事情,包括我们自己。它就是任运的产物,任运生产出来的,而这个生产是不造作的。因此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信仰,我们要知道祈祷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祈祷一切佛和菩萨,让我们消除多少世以来的业力。哪怕只是听到他们的名相,我们都能消除一切业力与障碍,远离轮回的苦海。祈请一切诸菩萨,给予我们最原始的净化,达到我们最终的解脱:脱离自我,消除业力的净化。就这么几句话,我们在此顶礼。就这么几句话,我们就知道观想一切诸菩萨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很多人无法理解什么叫观想。难道想象一下就可以了吗?难道思维里活动一下就可以了吗?不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讨论可不可以,更实在地说我们已经可以了,我们不用问就已经可以到我们察觉不到的地步。我们经常想的问题、思维活动里面不断的浮现出来的这些画面,其实观想也就是这样。我们一说观想,我们就很害怕。其实我们早已经不断地在做观想了,我们不断地升起观想,影子和声音。去确定它是对我们有危害的、不利的、充满着危险的、确定自己是非常不幸的。然后我们每天自我纠结。
这不就是观想出来的吗?这还不够多吗?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经常给自己做很多观想、冥想。原来我们不自主地就在冥想轮回、冥想对立、冥想烦恼、冥想忧愁、冥想恐惧、冥想担忧。我们经常重复这些事情,它有可能来自声音、来自一个相;或是来自一个事、一个问题。在这样不断地冥想中,成为了我们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我们在背景下,又增添了一个资料,这个资料变成了我们的档案,影响着我们的一生。这就是我们平常的那个冥想、观想。
因此,我们在此启发,呼吁大家。我们不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去做这样的冥想、观想。有可能我们沉浸在这样的冥想和观想里面,感受那种刺痛的滋味是很有意思的。可是这种滋味不能长期吃,就像苦味和甜味一样,我们偶尔吃也许觉得挺好的,常吃就会身体不适而带来很多问题。
这里面有个巧妙的方法,我们不要拒绝,不是拒绝吃。当医生建议你别吃辣的时候,难道我们一辈子不吃辣吗?这是不明智的。一切都不要绝对化,不用拒绝它。为什么我们要以这样方式去讲授呢?我们今天要讲得是大圆满的传承和来源。在此我必须提前要做这样的一些铺垫。因为它不是一个否定的教法,它不是一个拒绝和阻碍的教法,它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教法!它是让我们知道,虽然我们受到诸多的业力影响而形成了很多思维、语言观点,可是教法告诉我们不要去拒绝它,不要去否定它。你的拒绝和否定,会给自己带来第二次冥想和伤害。因为有可能你会想,“看来我很糟糕、看来我不行、看来我就是罪人啊、轮回的罪人……”。教法并不是要让我们感觉我们很差、我们有问题。
我们是有很多烦恼,我们是有很多问题,但教法说我们本身就带有这样的一些状态,这是一个基本问题。如果我们要从这个基本问题里面脱离出来,首先是接受它的存在,而不是否定它。更不是有阿Q精神,让我们闭着眼,掩耳盗铃,不听不看。
就好比我们去医院治疗一样,我们已经检查出有问题。这时候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态度呢?需要一个非常宽大的心胸去接受我生病的状态,然后再慢慢去治疗。第二步是才去治疗。并不是诊断出来以后医生为了想要吓唬你,而弄出一个无中生有的病情。它是个实实在在的一个状态。
跟这个一样,我们的情绪、思维、轮回、观点、看法,一直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检查出来一系列的有问题的状态。可是这并不是绝症,并不是不能治疗,肯定是可以治愈的。我们必须按照教法的处方,一点点去抓药,去治疗。这种教法,就是治疗的教法。
说到治疗教法,怎么会产生这么一个治疗教法呢?什么叫法呢?
最古老的象雄吐蕃时期,这个法叫叫“本”,法称之为“本”。更古老的时期,法的称呼叫“辉”。很多人以为,“本”是某一种教法,或者特别有逻辑特别有组合的一种教法。是刚才我们所说的那个状态吗?不是。
“本”是万物,一切的存在。它说的是所知。所知,就是我们意识可以感知到的一切,它不限于有相无相,是一切宇宙万物。“本”刚开始来自万物世界,由于世界之大,“本”也是那么大。宇宙万物遍及一切,天空也是如此一样遍及一切。有天空遍及处,就存在着法,就存在者“本”。包括雍仲本。
刚开始它所谓的“本”都是万物,然后为什么叫雍仲本呢?他说他是万物的精华。这万物的精华有什么作用呢?它就是精神治疗法。它可以把我们的一直以来囤积下来的原始污垢,以及现在新的尘垢都洗刷干净。
最容易看得见的,也是最容易被洗涤的。我们看不见的污垢是最难洗掉的。因此相对来说,我们所谓精神上一直以来的这个污垢,是看不见的,是无相的。用什么洗涤剂都不行。唯一能洗刷它的就是教法!打破我们的屏蔽,使之可以融入的一个正确的教法,然后我们再慢慢地给加以治疗。这就是教法。
这教法是谁讲的?这很重要!大圆满传承里面的这个教法是谁讲的?
教法是有历史性的,经文是非常严肃的。它不是我突然做了一个梦想出来的。为什么说它是有传承性的?因为它从源头到有人实现它,这种教法从来没有断过。这叫传承!
如果断了,任何教法都只是成为了文物、古董。它变成了一个死的东西,一个遗产。我们只能去猜测它,而不能融进它的历史,更没有实现它的可能。它对我们来说是谜,我们对它来说肯定也是谜。因此没有断过,才可以称之为传承。
如果这种传承的教法不能直接对我们的病症产生根除作用的话,那就相等于没有任何用途!我们还是没有打破这个壁垒,我们还是保留了这种病根,我们还是保留了完全完整的自我。因此如同很多教法里面讲的一样,教法只成为了你的一个善缘,只能让我们希望等待因缘成熟时,它可以变成我们的良药。这有可能是十年以后,有可能是下一辈子。
前面我们所说的世界太大,当我们用智慧的眼去看的时候,宇宙万物都是无量的世界、恒河沙的世界。人的性质是那么的不同,性格千差万别。每一个众生都有太多不同的状态、思维。这种古老的雍仲佛法也因这千百的众生创建出这八万四千种法门。
这八万四千法门,又把它浓缩成了九种乘。
传统上我们一直认为九乘,是一个固定下来的某一个状态。在我多年慢慢地研究和感受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九乘是立向,而不是纵向的!九乘是针对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精神成长过程的一个旅程。它不是小乘。我们会永远处在小乘里吗?谁敢说你这完全是小乘,谁敢说你完全是人天乘?这是宿命论。
在无常的世界里,我们都会在无常中、和变化中成长。无常变化就是我们成长的动力,是我们最好的见证和见证者。无常,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年轮,一圈一圈一圈的。这就是无常的见证。
也因此,我觉得九乘是一个人从简单的一个思维——到有逻辑性的思维——到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到有一个正确的见解的过程。
这些一点点正确的见解,会慢慢产生。必然你到了那个境界时,你就会面对正好类似的社会和世界。你需要用这样的进化来开导自己,落实自己。
一:人天乘。
一开始,你喜欢做一个常人所谓的善人:初一十五吃素、有需要帮助时,尽自己能力帮助他人,觉得这样就很好了,这就是人间乘。
二、三:声闻、独觉。
慢慢的,你不得不琢磨一些事情。为什么父母跟我之间的关系,世界跟我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为什么我莫名其妙地选择了一些事情,原来我的理想是这样的吗?为什么现实生活当中我就莫名其妙地选择了呢?人生当中有太多不可解的谜。这里面隐隐约约地告诉我们,我们的担忧是我们十年前的担忧,这是不是还有必要呢?固定执着地保持自我,是不是有必要呢?这里面体现的就是一种无常的年轮,它在给我们发送微妙的信息。因此我们就会思考,这就形成了人天乘之上的独觉和声闻。
我们不再是一个随波逐流潮流的人,我们开始有独自的思维方式。或者是说我们不需要依靠某一种方式,让自己去遵循某种方式来学习,因此就产生了独觉:不依靠于任何,不依靠于任何某一种。当然传承是肯定需要的。好比建立起某一种老师或者上师指导的方式,它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的,自己体会到了很多的东西。
佛法是非常智慧的,它把世界和状态都纳入到这个九乘里面。它并没有去取舍什么,它知道这宇宙万物里面,本身的这种“本”是我们世界的拥有,而不是谁的独有。不是我们申请下来的某一个谁的专利,它是世界的专利。我们平等的这个世界,人们都可以均等的,可用的真理。
四、五:唯实、中观。
前面我们必须要讲“本”是什么,世界到宇宙万物,然后再过来。这里面就有人天乘,声闻独觉这些状态。可是还有很多更高级的,我们不能理解的状态。因此出现了唯实和中观这样的境界。它并不是说你是人天乘,你就一辈子是人天乘。
当一个人遇到一些问题和坎坷的时候,他不得不琢磨一些事情。为什么说人逼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得不自己发出内在的能量呢?这内在能量是外来的吗?不是。是谁给予的吗?不是。它是本有的,只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发出来,被这种特别的环境和条件下激发出来的。这里面关系到教育:在社会里面父母跟儿女之间的,一个团体之间的,或者各个方面。因此说这些都是被我们激发出来的。
唯实:万物唯心造。
他刚开始单纯地认为,为了破除我执,万物都是唯心造的,经不起念头,怎么会有念头以外的存在呢?外面的一切存在,假设命名都是我们心的体现,心的造作,心的创造。所以说唯实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可是在一定程度上,它光是处在唯心里面是不不行的。就好比肚子饿了,看来还是要吃饭的。不能只说唯心,我们还是得住大房子,还是得追求那些希望更好一点的东西。正因为此,我们不能干预这样的方式,就有了更高一级的思想状态,中观。
中观:万有。
古老象雄的这种佛法精神,对世界万物做了彻底的分析。中观里说:万有。存在万物的世界都是相对存在的。它是物体的因缘关系,缘生缘灭。
它的理解和认识——是谁理解认识后给它起了名字、然后给它又延伸出了很多文化和历史呢?那就是我们感知者的意识思维形态。你可以从万物的世界里面,独立的让自己存在,不受干扰的方式可以存在,只是我们没有选择而已。因此,这样的教法,又给我们更高级的一种观点。我们并不是先天性决定着,被万物的一切现象控制。
是谁给万物一个遥控,让我们“咯噔”一下被控制?是被谁控制了我们?是被声音控制了吗?“真是啊,这个声音真刺耳,我不爱听。”又“咯噔”一下,这个形象和这个表情,对我真是侮辱。
其实谁也没有给万物一个遥控,只是我们把自己交出去了而已,我们对万物做了投降了而已。因此它以各种方式在这样做的时候,这叫中观。
再往上六:行部、七:事部、八:瑜珈部、九:无上瑜珈部。
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无上瑜珈部。一切的顶端,一切精神的顶端,一切教法的核心,一切法的根本,一切万物的精华,这就是大圆满教法!
我们每一个人有可能会处在各个不同的九种乘的某一个阶段。为什么我们要去讲授这个大圆满?就是要把我们引到那个顶端,试着按那个方式去执行。但不是要让我们用过纵的方式追求名牌。大圆满不是名牌,大圆满更不是老大。他之所以大,因为他就是宇宙的基本!是最平常的,因此它为大。
不管你是否走南闯北,再怎么样跟你相依为命的还是你的家人和孩子,有可能这才是最实实在在的。跟这个观点类似,大圆满就是让我们走到最顶级的复杂逻辑知识以后,又返回最根本的落脚点。大圆满不是老大,它不是名牌,它是最基础的,最根本的,最平常的状态。可是我们必须给它一个很大的头衔,不然人们觉得辛苦的走了半天,最后还是回到原点而失望。这就是按社会需求来的,我觉得起大名字还是有用。
在大圆满的传承里,第一个,九意识传承如来。
九意识传承如来里面第一位:本初普贤如来;第二位:慈悲如来;第三位:化身如来;第四位:楚幸郎丹如来;第五位:才美沃丹如来;第六位:巴郎库秀如来;第七位:桑萨仁尊如来;第八位:其美祖普如来;第九位:桑瓦堆巴如来。
中阴的教法里经常出现桑瓦堆巴如来,就是大圆满传承的第九位桑瓦堆巴如来。
第一位本初普贤如来,法性广大遍及一切万有。教法中把它比喻成一个地方,法性广大遍及一切万有的地。说的是什么呢?就是最基础的,最根本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佛性,可是这个佛性在什么地方呢?就是遍及在一切万有里,只要你能感知的地方它都遍及,因此是跟你有关系的。你没有感知,跟你就没有关系。
它不是个人的,只要想变成个人的时候,就是你有感知。你一感知的时候,它就是存在。你不感知的时候,它就不存在。因此出现一个轮回和涅盘的两种起点。也因此本初的这种状态遍及到宇宙万事万物,同时给每一个人的净化带来可能性的机会。
这就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经常说人性,为什么说人性本善?或者为什么还有人说人性本恶呢?还有更多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我们人有一个如来藏,佛性呢?答案就从这里开始,世界万物是这样的。
因此这个状态是什么呢?非因缘生,非住于情器世界,远离相与生死。
大圆满说这是因缘所生的吗?不是。没有谁让它生。他它范围吗?没有。它没有范围。它有形状和颜色吗?也是没有。可是它就那么遍及世界一切万有,如我们的天空,如天空无量一般,它也是如此的无量,它没有任何造作。可是它一直以来就是那么的沉静。它随时准备着接受任何一个有缘触及它,等待着它的任何一个生命。
这是非常的大慈大悲,不是我所想的:这个人真可怜,我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或是流下眼泪这么一点点的简单的慈心、悲心。它是完全的超越了意识造作和反应状态以外的,那种大而无边的大慈大悲。
真正的大慈大悲,不是在我们的造作训练之内的。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一个本初的话,我们怎么训练都训练不到那个境界。如同它不是玉石的话,我们雕刻不出玉器来一样。
为什么说本初,本来。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如此,只是太多的无明障碍没有看见而已。因此我们把本初称之为佛性!
如果没有这个状态,我们所有的精神都不可能存在。都是沙滩上建沙堡,只是开玩笑而已。它可以是每一个时代的一个产物,它没有一个根本的基础。我们这时代就建立起这样的一种观点和看法,下一个时代可能会建立出另外一个观点和看法。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世界的道德观念会完全改变,这也是很难说的。你看我们的审美观点,变了多少次,我们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变了多少次。从个人到整个社会。
还好,我们还有一个本质的本初的状态。外在世界怎么变它不变;外在的现象怎么去生灭,它不生灭;外在的一切现象多么的动荡,它不动荡。它永远保持着那种机会,哪怕是任何生命,一点点的能碰触到它,但愿能碰触它,那就是普贤如来。他的形象是蓝色的、没有任何装饰的方式展现着。
它为什么叫本初呢?非住于轮回涅磐,没有定意为佛或者是众生。是本初任运的如来,离戏八边。因此说没有任何佛与众生的命名、起名或者定义。世界万物,乃至我们本质上,没有任何标签、没有任何被定义、被受影响的地方。
本初纯净的状态,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对立思维影响的地方;没有任何观点、看法、思维,画下任何记号的一个地方;没有任何组装背景,思维观点的一个地方。因此说在那个本初纯净的状态里,没有任何佛与众生的这种说法。哪怕是佛或者众生都没有,哪怕是没有解脱或轮回的这种概念。
它就是最普通的,最基本的,最纯净的。它的那种无边无际的状态,是我们众生的思维所不能,所没有办法触及的。因此它在那种本身具有的大慈大悲的状态里面,体现了能量!
能量是什么呢?是它本身的大慈大悲的动态。有了动态以后,就产生了一个形象,把它的这种方式传授出来的,本来的这种状态,传授于直接的众生。那就是我们长时间的,稍许的能了解到的,金翅大鹏鸟转化成三种人直接来到人世间,然后把这种教法跟大家一起分享,一直以来传承下来的形态。
为什么叫普贤大鹏传承?它就是这么一个传承。
一直以来,这样的本质和传承一直延续下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参与到那个本初,如同一直以来准备拥抱我们的那个母亲一样,等待着自己孩子般的那种状态,它永远都等待着。不会说:“你去哪儿了,是很远的地方吗?”不会,它永远会等待我们。
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象雄当时普贤王如来的这种大慈大悲的愿力。
愿力转化成大鹏鸟,然后大鹏鸟的这种温度和湿度,以及各种因素形成了三个团卵,三个团卵其实就是一个最初的愿力。也就是很多现在学者开始在说的:很早以前象雄帝国的佛法,好像说过这个细胞转化而来的。其实他们当时只能把它说成是一个蛋的样子,其实它就是一个团卵。然后这个团卵里面就出现了人类形状,他们具备这种高超的智慧和能量,一直把大圆满教法传授到象雄,最后又直接传授到吐蕃各个地方。
今天我们讲授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分支。佛陀的教法就是这样一直以来延续传承到今天。
第二位是慈悲如来。也就是我们的辛饶佛陀 他是怎么转世的?慈悲如来是报身佛,报身佛是怎么形成的?下一次咱们再讲这个过程。
[注]九意识传承如来,亦称“九大意传师”。统一的汉译写法是:
1. 耶尼敦巴衮德桑波
2. 图吉敦巴衮桑幸拉
3. 珠毕敦巴幸拉沃噶
4. 图吉钦波才美沃丹
5. 塔钦敦巴楚幸郎丹
6. 坝隆敦巴巴郎库秀
7. 西饶雍钦桑萨仁尊
8. 喀英敦巴其美祖普
9. 美昂衮都桑瓦堆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