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思议直指不可思议
前面讲了普贤王如来,普贤王如来的状态。 因为这次讲的主要的题目是大圆满的传承,因此一定要讲受普贤王如来的状态。不然大家对普贤王如来的认识看法都会模糊混淆。有可能认为普贤王如来是一个实体,是一个我们所想象的一个像。 这种想象会让我们无法真的能接触他,感应他。因此前面的讲述是在说普贤王如来真正给我们想表达什么?他的状态是什么?我们可以安住在那样的状态当中。
经常我们讲任何法的时候,我们要讲安住。 如果我们不明白安住的话,法的精华就不能得到。我们只讲得到了一些法的方法,但方法的最后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取用这个精华。我们忙乎半天,最后没有取这精华就走了。就好比我们乐于去操作榨汁机,我们把苹果或一些其他的水果放进去,操作完以后觉得挺好就走了;没有喝这个榨汁机里面榨出来的精华,做好的成果一样。我们经常会忽略这个安住,我们只重视前面的这些念诵,因此我们要讲普贤王如来的状态。
今天的第二讲,讲授的是慈悲如来。
上一讲我们讲普贤王如来,讲他的慈心和悲心的出发转化为大鹏鸟,而给人类带来这样一系列的传承的持有者,一直不断的延续至今。这种传承和受益的感悟是没有断过的。
这次讲的是慈悲的传承,慈悲如来。
慈悲如来讲授的时候,我们要去讲的第一句话是不动大界。不动大界这个词有可能特别生僻。 可是当我们一点点了解它的时候,我们经常的要观想,才能明白为什么观想会有这样的作用。
不动大界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就是普贤王如来传递给我们的一个境界。我们前面说:本初的等待,慈悲的出发。这些是有刻意的、造作性的出发吗?是有刻意的、造作性的等待吗?都没有。因此这是不可思议的一种状态。我们想象和认识的里面,任何事都是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然后有行动,有成果的。而我们的思维里面任何事情的想象也是这样。可是这里面我们讲授的是反本还原的一种状态。
计划、步骤、行动、成果这样的事情已经很多了,乃至教法里面我们也有很多了。 因此他说我们在讲授普贤王如来的这个传承大圆满教法的时候,他提出来一个概念是不动,或者说是不变的大界。大界是普照一切的状态,因此叫做大界,是非常大的概念。这个大的概念,为什么叫界呢?因为它超出我们的思维范围和量的范围。思量的范围里面,因此叫大界。
这种大界状态里面展现了什么呢?展现了报身或者说慈悲如来。他在什么条件下会展现呢?没有人让他展现,也不是由于什么刻意的原因展现,而是当条件具足的时候,他自然的展现。甚至他里面说,他不需要这种条件具足,乃是自显。因此讲授这种传承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这种特别的一些概念,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
他叫自显,自然的自显;如水的清明,既是水又是清明。水所展现清静明亮的这种状态是水本身带有的,纯净的状态。因此叫自显。没有谁让他这样。 或者说不是我们给水加工变成这样的;都不是。它是自然、本有的状态。
因此说,报身、慈悲如来就是这样的一种展现。 由于他的这种展现和状态,就有一个幸运与不幸的两种产生,这种时候,我们对信仰和佛是抱有幻想的时候,怎么会理解慈悲如来里面会展现的不幸呢?会的。因为他的大界的展现当中,是远离思量的状态。他遍及普照于万事万物,轮回涅磐。 可是他的本质是不曾动不曾变过的;从本初到现在一直如此。因此在这种状态当中,我们认识到了、感悟到了就是幸运;不认识到那种状态我们就延续、起心动念,这就是不幸。
为什么我们要去训练思维呢?为什么要回归本质呢?为什么我们要在本初的境界当中安住呢?就是等于让我们跟慈悲如来、本初如来,处在跟他们一样的那种相应的,幸运状态里面。等于是让我们的一滴水融合到大海里面去。
我们烦恼不堪的世界里面,思维里面和耳朵里面每天听见的都是很多对立思维,成见思维。不同的造作呈现出不同比喻形式的语言。我们就像一个大的黑板一样,每天都画下太多的记号。 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和事,给我们的黑板上画下很多,有些变成了我们特别敏感在意的事情,被我们吸收了;有些在这个画板上留下了无记,有太多的因素影响后不时半睡半醒当中我们在过,这些东西不停的都还在过。就像一部片子,荧幕一样在过,在放映,只有在自己特别感到执著的地方停下来,马上要理解他,马上就想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就开始琢磨了,思绪了。
我们没有感受到他的背景,就完完全全,全身心地把注意力投入在这个表现上。 而且这种表现在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发明,不断地更新,不断地积累……越来越厚,足以把我们的普贤王如来的状态,普贤王如来的等待,慈悲如来的不动出发,淹没掉,不断淹没掉。
业力不在它处,业力就是这些充满我们思维和脑袋的这些记号。 这些记号里面我们停留的,让他停下来仔细琢磨,细品位的点越多,业力就越加深。为什么我们用的词里面有一个无记?无记就是既没有成为善,又没有成为恶,只是一个密密麻麻给我们黑板上写下来的一些符号。他成为善恶是决定我们怎么去琢磨他。因此一旦琢磨他,一旦分析他,一旦我们按自己的成见方式琢磨分析时,他就开始成为善,明显的善和明显的恶,当然了这些善恶都是相对,可是他足以让我们延续轮回,不断地延续轮回!
在这样的情况下,慈悲如来的状态,给我们讲授的是,它是遍及一切的。
这里面说的幸运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可以去感受他的本质,而不执著于我们所创下的这些后来的思维,延续的一个妄念。一个是接触到了本质,品尝而融合了;一个是接触了妄念而不断的延续继续下去了。
因此我们生活的情绪里面会不断地就产生各式各样苦受、痛点。这些痛点强大积累的多少,又决定着下一个我们所谓的来世。我们会延续继续这生命。是谁主宰我们的主观?这要看这些延续里面谁最强大,谁被训练的更具体化,就决定着我们的主宰。不要说来世,它也决定着我们明天的整个生命和情绪的主宰,因为这里面也产生了强者为王的这种规律。它也得看谁强,谁强就决定我们明天的情绪,谁强就决定我明年的情绪状态。
因此我们不断地接近本初,本初给我们的是一个安心丸!为什么这么说呢?(注:因为我们总会觉得自己不行,自己不够好,有很多缺点执着不能放下,认为我们怎么学习都没办法进入本初的状态,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无论我们处在怎样的情绪当中,烦恼、痛苦、快乐、悲伤、这种思绪本质背后都是佛性觉性,本空本净之佛性。我们的任何意识流中都处在本初里面,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过,没有发现这些意识,没有发现情绪的背后幸运始终都在!‘如鱼游水,而不知水’。)本初并不存在让我们失去什么,而是让我们遍及一切,自然圆满,因此我们不用害怕,要安心。
我们的概念观点里面有什么思维呢?我不琢磨我就是吃亏了,我不找出原因那不就是被蒙在谷里面了吗?因此我们不肯放下这个琢磨和这个事情。因为我们害怕到时候会失去利益,害怕自己露出马脚,害怕自己被别人钻了空子,害怕自己会吃亏,害怕自己没想到,害怕自己没有琢磨到,害怕自己没有预防,害怕自己没有做好。我们有很多理由,习惯性的理由,可是那就是轮回的产物;他就是轮回的孩子。他表现出来的都是我们的阴影。整个语言表情举止,都是我们的阴影,我们的复制品。
普贤王如来的这种本初的状态,告诉我们他的这种展现是被谁感悟了呢?报身如来感悟了。因此报身如来在他的不动遍及一切的境界中,大境界中,成为了慈悲的根本!普照一切万有,轮回涅磐一切现象!
可是他不会专注于对立分别当中,而是一直处在本初里面,他是一切佛菩萨的根本和总集!我们只要观想他,我们只要接触他,我们只要去安住于他,我们只要信心百倍,虔诚的去观想,让自己受到他的加持,甘露光芒的照耀,我们当下一切的烦恼、顾虑、忧郁、复杂的情绪和愤怒,以及一切烦恼当下会净化。当然这种净化是相对的,最起码他是让我们有机会一点点撇见本质的那种状态,最起码他是让我们真的感受意识流,在不断的串起来的意识流中打开一点点缝隙和断开,而让我们感受背后的阳光,一丝丝的透露过来。
为什么我前面要问我们有没有曾经感受过普贤王如来呢?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么一个题目?那就是给我们的一个信念。那是什么呢?他不是来自别处,他就是我们的本性。心的本质里面,本身带有的,不曾离开过我们,不曾变过,不曾动过。我们不管在轮回里面多少世,积累了多少业力,他都不曾动过,都不曾变过,都不曾离开过我们!
他的本质是一直保持着那样的纯净。 就因为这种本质的纯净,他就是本初的无意识地等待!他没有说我很慈悲,我很善良,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等待着大家,都没有。因为有意识的话很可能会生起这样的态度。如果有这样的态度,那最后本初如来也会垂头丧气,每天叹起气来。这怎么回事呢?因为他以为自己很善良,很慈悲。等了这么久,到现在众生还不看我一眼,不撇我一眼,就觉得很丧气。“哎呀,真是很失望啊”!
普贤王如来是智慧的,他没有这样的思维。因此为什么说不动的等待,无意识地等待呢?为什么上次我们说他才是大慈大悲呢?因为他没有任何一点点思维的造作。因此他才叫本初的等待。 他给了我们每一个人一丝的机会。
我们在佛法里面,有各种方案方法:我们去观想普贤王如来,我们去观想皈依经镜、白光佛、慈悲如来,当然我们不是排斥否定那种观想状态。但我们会在观想时,想象普贤王如来或者慈悲如来哪天能突然显现观照我,突然好像真的就在我前面展现了说:“你这个人不错,我是来看你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说明我们没有那种基础。
可是我相信我们正确的信仰有些会是从这样的一种,一点点开始形成的。因此并不是说你这样不对,你是产生了邪见,开始就不对了,修歪了。我们不主张吓唬人。我们这个大圆满的教法里面是引领,而不是批评和吓唬。 不要让他感觉一下子就不行了,马上他就要精神错乱了。
因为我们认为我们的信仰是很神圣的,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面也是可信的。 最起码我们试着把一切信念交托给他。因此这种信仰的引导必须有一个非常大的本初的认识和非常智慧的引领方式,而不在于你希望弟子好,希望他修的很好,都不在意这些。 好比像一个母亲一样,她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智慧的引导他,你的爱反而会把这个孩子害了。他需要在他的这种成长过程当中,你一点点扶持他。而不是说:“你不对啊,你这样下去以后就没出息了。你这么下去不行啊,你这样下去到时候就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啊,吃不上饭”……等等这样。母亲不宜这样。 虽然她的爱心是对的,可是她的方法是错的。
刚才不是说了吗,我们黑板上写上这样的记号以后,我们的这种思维就很有意思。 我们的思维很多时候不是逻辑化的。很多时候我们是会突然的有一种东西迸过来,让我们觉得好像我们是不行的,好像到时候是没出息的。 他不会因为所以的这么去看。因此我们要特别熟悉这些。
一般来说每个人若有那么强的逻辑关系和思维状态,任何时候具备那种状态的话,人是不会迷糊的,人是很容易修行的。我们只用告诉他这样很好,如果那样就会怎样怎样,所以就又会变成怎样怎样…….我们只用把大圆满的教法和理论“什么是本初和现在,本初的融合是不做意,后面的意识造作会产生轮回,因此我们就在这个状态中很好,你就继续吧,就继续修吧,挺好的,就这样吧……”
可是我们不在逻辑范围里面。 我们只会抓着自己的不放,这里面对自己在意的、或者对自己很有影响的、对自己很有吸引的、或者对自己最敏感刺激的那个点上,我们就会抓着他不放。就好比像我们去逛商场一样。你不可能每一双鞋每一件衣服都看,我们只会过目一下突然说:“恩,这不错”。跟这一模一样,然后停留在那个地方,然后去看谈价钱。
本初的状态也是这样。让我们知道,他并不是展现突然佛菩萨来照顾我们,展现显现一直以来隐蔽、隐藏起来非常神秘的;最深的宫殿里面好不容易接见我们。不是这样的。是我们要跟他融合。 我们要处在他的大慈大悲中,无所不变的,普照一切万有。
这是本初的慈悲,本初的平等。不然的话对个人来说,是永远平等不了的。我很慈悲,我一定要平等对待大家,你说平等的了吗?永远没有一个真正的平等。可是本初的平等是如此的高广,普照万有;我们的本初上面本来自然的就具有平等、智慧、慈悲、无量!
他是一切法的根本。 为什么说是一切法的根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的一点点感受到。我们的观想,是从我们那样的凡夫,对立、仇恨、复杂、焦虑的情绪中不断琢磨的状态里面,跟他不断地融合,跟他不断接触。我们突然让自己的灵魂跟普贤王如来接触,跟白光佛接触,我们去想象他,而不是去想象自己的悲惨状态。我们不去想象别人对我的很多不同的看法,自己设计的状态;我们不要想着某个事情必定会导致什么,使自己感受胆战心惊的那种状态;我们不要设计这些。我们还不如去设计一下白光佛:十二装饰,他面色白,他具备一切佛菩萨的智慧,八狮子宝座等等。
很多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观想这些?有什么意思?我说这要比你设计自己的烦恼有意义得多了!我们为什么不想想,为什么我们每天闭上眼睛就开始琢磨,稍微闲下来,就‘咯噔’一下子心中的屏幕就出来了。为什么不想想那又有什么意思呢?这个电脑屏幕很利害啊,稍微我们闲下来一点点,屏幕马上就会‘咯噔’一下跑出来。电脑不是有一个声音吗?声音一响,我们就又进入了另外一个电脑系统里面。它就是不让我们闲着。一有时间这个屏幕就跑出来,不让我们闲着…….
我们着急解脱,它也着急啊!没有人分析它、没有人继续用它、使它更强大化,没有人让它变的更壮观,它的轮回工作就是这样的,它也着急啊!必须让我们继续工作。虽然这种工作可以躺在沙发上,或者睡不着觉的时候展现,或者稍微让自己看完电视,做完一些事情以后展现。它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稍纵,稍微不注意,稍微的重视它,它就会影响我们,一直会抓着我们,让我们变成他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变成他最忠实粉丝。
有人不断的问我说:“上师我们选什么本尊好?”——我想我们最起码在选择什么本尊之前,应该先从这种的思想里脱离出来。原来我们所认知的本尊是什么呢?就是这样。我们不断的跟他们接触,不断地观想他们,不断地设计他们,想象他们所带来的一切希望,希望当中又找出很多原因,足以让我们又落入失望。
本尊应该是不离不弃的一种训练状态。 不离不弃的训练状态,就是本尊!
他不是给我们一个权利,或者派一个佛菩萨说:“这就是你的!” 象原来大队给我们分猪肉或者粮票一样,“这个分给你了,这属于你的了。”不是!或者是象分财产一样说:“这是你的,这是我的。”都不是!谁也没有权利把本尊分给谁。 我们自己有权利的是可以一直不断去落实某一种教法。
有些人说,我戴着佛珠我是虔诚信徒,所以上师说给我一个本尊。我说:“是吗?你真幸运啊!这本尊可真好,个头大又厉害,看来非常好啊!”我其实也只能这么说。总不能说:“你这样想错了,是不对的!”我只能真心地希望他在某一天真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佛法的根本与精华。有时他们还会继续神秘的说:“上师给我了一个本尊,说以后还给我一个护法!”我说:“真厉害!”修行因此慢慢地变得非常的儿戏,别人看起来修行者也变得非常荒谬。
“真逗,那些修行者都是神神怪怪的,修行人都是怪怪的。” 当然了,我们看着别人也觉得挺怪的,也会说:“这人真怪,不戴佛珠。”因此这些都是我们慢慢的过程中形成了习惯,习惯于在那样的一种状态当中。
我们从一个陷阱里面跳到另外一个陷阱里面,所谓的信仰里面。 我们在信仰里面又不断继续挖,挖,挖地,好让自己又能挖出一个坑来,好让自己不时的又能够掉进去。因此我很早就讲过,我们一直不断掉进一个坑里,爬上来,又掉进去爬上来……
可是没关系这就是我们的训练,这就是我们的意识训练。掉一百次也没关系。 只是我们能把自己真的一点点拉回来,只要我们没有放弃去训练,这是很重要的!
因为这个屏幕经常会显现,因为这个屏幕经过了很多年,有可能追溯到上辈子甚至多少辈以前。 因此他也不舍得离开我们,他非常的忠实的按点的出来。所以我们不能放弃,他出现一百次,我已一百次的方式去观想白光佛,观想普贤王如来。受甘露与加持!祈请!
让我们不要被这种轮回、黑暗、习惯性的牵引所带动,不要让我们处在业力的状态!不要再因为业力把我们拉回黑暗和痛苦中!白光佛、普贤王如来请慈悲加持我!给我力量!给我智慧!让我脱离这一切业力的缠绕和干扰!然后我们可以观想慈悲和智慧,带表甘露、雨露、光芒的形式融进我们……当下,我们感受无比的轻松自在!
清醒的状态当中维持,就叫安住。安住当中我们不加以任何思维造作,不确定它是这样或那样,不是躁动,意识躁动,我们能维持一点点那就是不可思议的功德! 我们会积累很长时间,不然的话修行慢慢的过程当中,强大的业力面前我们会感受失望,强大的业力面前我们会感到没有力量,强大的业力面前我们会很容易放弃。
我们感觉业力是非常强大的。 其实业力不是强大的!只是我们越恐惧它的时候,它会显得特别强大;我们越排斥它的时候,它会显得特别强大;我们越否定它的时候,它会显得特别强大。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我们越对立的时候它会显得特别强大。这就是生活常识。
业力也是如此。 因为它们是业力的化身。 它们不是别人派来的,是我的业力的化身。
往外看,我们就有会那样看到,往里看我们的业力也会以类似的方式展现,谁也治疗不了;中医、西医、打点滴、吃抗生素之类这些都不管用。只有我们通过自己的信仰,通过自己的一点点的净化,才会真的起到作用,才会产生一点点的治疗作用。
我们每天保持那样的状态训练十次、五次、两次,至少一两次的时候,一个月积累下来,那就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功德!最后你会发现他们都是由于我的对立和排斥和否定,才显得特别强大的,其实本质来说,它没有那么强大。只是我们没有真的去跟它交过手。过手几次后发现看来真的不行啊! 它老过来,老来影响我们。
是,它已经那么长时间跟我们在一起,已经很难一下子摆脱掉了。
它是怎么形成的?它也是跟我们现在一样,一点点训练出来的。 它也是数量积累来的。因此我们现在也用这种一点点积累的训练方法,使它不会硬化。最起码它不会控制我们的整个生命。更有可能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大圆满传承的教法,它会被根除。
它是从根本上来治疗的。不是说我手疼,我们治一下;耳朵疼、肚子疼我们治一下。不是这样的。它是从根本上治疗的。我们一旦认识到本初的状态,安住于本初的时候,这里面它是不分任何意识业力的,我们就越过了这个乌云层,而在乌云层背后的蓝天当中。
那我们是要攻击东边的乌云,或者西边的乌云,中间的乌云?我们不需要做这样的一个战斗安排和计划,我们只处在一切乌云密布的背后!
因此这个乌云会变成什么呢?变成我们经常所说的戏化,游戏,变成什么呢?变成任运元成。它并不会影响蓝天。它只是在我们组合的这些习惯性的很多东西里形成,不一会稍微有缓解的时候他又会散开了。我们就是处在不动不变的本初里面,而不是象孩子的脸一般喜怒无常;一会乌云来了我们就生气,乌云散开就高兴,哈哈大笑一番;可一会儿那边又刮风了,我们就又开始皱眉头、纠结,该怎么办?想尽一切办法。
它不跟随游戏,它不处在游戏当中。因此大圆满揭示的是这一切现象的背后、背景、我们处在那样的状态中。
那样的状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激发呢?定,禅定的定当中!
禅定不是指的某一种状态。 禅定指的是好几种步骤和过程让我们带到这个状态。
比如说定是集中注意力的方式,然后静让我们完全放松不加做意,然后是平等住。就是我们原来讲的。 它的步骤这些都叫禅定,都叫禅。因此这些让我们撇见背景背后,这些祈祷让我们撇见背后。(注:一定要注意明白,我们现在讲的是大圆满的传承和过程,因此一定要知道它只针对大圆满的教法。)然后观想祈祷加持,也是当下我们真能体会和直接感受的核心,精华的根本,一切万事万物的核心根本,一切轮回涅磐的核心根本。
我们在前面讲授了,为什么说产生两种机会。 从各个方面讲授以后,我们应该稍微能了解到为什么会产生那样两种机会?因为这两种机会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因此讲到慈悲如来的时候,不得不说他的这种状态。他为什么叫慈悲如来?他只是展现了跟我们一模一样的这种机会。 展现了一模一样的机会的时候,他选择了不动不变!遍及一切轮回涅磐的本质状态,光明的状态,空而明的那种状态当中,这就叫本初的状态!
他的这种状态,我们可以去效仿,我们可以去想象,我们可以去观想他。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一种教法以后,我们可以受到加持。我们可以处在跟他接触的那种状态上。
什么叫接触呢?我们拉拉手,这叫接触吗?不完全是。 我们只是知道,向往;然后我们观想;我们受他的那种智慧和光芒、甘露和雨露的这种状态的加持,然后让我们处在和他一样的那种相应的状态当中,维持几秒几分,习惯了以后可以维持更长的时间,这就叫慈悲如来!
那慈悲如来是怎么感受这些的呢?经文中介绍,说慈悲如来以禅定的戒律供养普贤王如来,他受到那样的相应和加持。
你看,这也变成了供养。 我们平常一说供养,我们就想到必须是某一种东西。如一个苹果,或者我们必须做一个手势供养,或者什么样的供养,我们太过于钻这些实体东西。明白一些以后,也许不会太过于。但不明白的话就又会问“什么智慧的手势是什么?”等等。
好像念佛需要有工具似的,要一个手印。上师必须给你传好几种工具,给你这样一个传授,手印、本尊、持咒。你又说:“那观音菩萨的手印是什么?” 我说:“我真不明白这些,不了解。”我们不能否定这些。因为这些手印是的确存在着,但是太过于执著以后就变成那样了,玩过程。最后就象用榨汁机榨好果汁却忘记喝掉它一样,因此我说这叫玩果汁机,汉语里面有一个成语叫买椟还珠,就类似。现在人说买椟还珠,我看还不如直接说叫玩果汁机呢。
为什么我会有这个比喻呢?因为原来有一个好心人给我送了一个果汁机说:“师父这可好了,您可以当水喝。”于是我没过几天喝掉了一大箱的苹果。别人说可以当水喝。最后发现还真不行,什么事都不能执著。后来我琢磨琢磨,看来也许我不是想喝果汁,有可能我是好奇,想玩果汁机。
我们经常为了玩果汁机,忽略了它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也感谢遍及一切轮回涅磐的这种本质状态的教法。 它的启发无处不在,白光佛慈悲如来也是如此。
意供养!意的最高供养就是禅定。经常所谓的通,相通、相应、受持、加持、感受、连接。而我们不需要用习惯性的说,禅定供养是不是要做禅定?就是心里想着供养菩萨,供养普贤王如来,供养白光佛?那叫搅乱了。
好比我们想让一杯污浊的水变得清澈下来,其实只要把它放在那儿不动就行了。可我们不断的想把里面的污浊往下压,用一个筷子压它,最后没让它净化反而搅的更乱了。跟这个一样,我们不要刻意人为的去造作、不要去躁动。
这种供养是什么呢?放在那儿,自然的慢慢的沉淀,自然的展现出水的本来状态,清明的状态。我们意识里面自我诉说,犹如用筷子想把它沉淀下去,却反而搅动一样。因此千万不要有主观的意识,自我诉说,喋喋不休。
我们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只是不同的方式在讲授而已。 讲一个故事的时候当中掺杂着讲一下,有可能觉得有一些意思。
最后慈悲如来白光佛感悟到什么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的感悟。感悟的是不可思议教法。我们经常会把这个不可思议挂在嘴上;我们经常会说真是不可思议啊!平常经常所谓的不可思议教法我们还是在思议;我们把想象不到的事情说成不可思议。可是最初的不可思议是什么呢?不可思议就是不在思维里面,不在逻辑里面,不在意识范畴里面,不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范围里面,远离思维语言的状态。
比如说刚开始大家学习禅修的时候,抛出一个题目:心是什么?我们绞尽脑汁去想,因此第一步就错了。心来自什么地方呢?
我们第一个用的方式是什么?逻辑思维。好比一个孩子出生一样,他以后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来的呢?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只会模糊地给他回答。我们会避开这些问题。跟这个类似。我们一说思维的时候,大人习惯性想到一个母亲怀孕是因为,父母两个的融合,怀孕十月,然后怎么生产的……我们的逻辑永远会那么想。可是孩子永远不会那么想。这两者就会产生差别。因此它不在逻辑范畴里面,可是我们必须习惯性地用逻辑方式去想。
心来自什么地方呢?我们会这么去想,有可能我们以这种教法的平常的稍微了解的方式,会形成一种逻辑思维去想。我愤怒!噢,有可能它来自对某一个事情的成见,然后这个成见形成以后,我们会以自我的方式去看待。自我方式去看待以后,又不断地放大它,然后最后导致少许一点点事情就会触怒我。
你看这就是逻辑。 虽然不能说他错了,但这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只是一个情绪的形成而已;一个情绪逻辑思维的串习形成而已,它并不是大圆满抛来这样一个问答让你说出这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题目里面不断去讲授的是这个思维怎么形成的?不是!
它是让我们直接去跟这个思维接触,而不是逻辑分析地接触,跟这个心接触,面对面的接触。比如说我们的愤怒思维,比如说我们的某一个不同的思维,强迫性思维。我们经常说强迫症,其实就是强迫性思维;比如说我的门有没有关,我就要回去关十次门,这就是强迫性思维。每一次冒出这个思维的时候,你去跟这个思维直接的接触,我们是要了解这个思维,而不是要了解它的历史;我们是要了解这个念头,而不是要了解它的形成;这个念头可以是愤怒情绪很明显的某一种思维,也可以是一个毫无关系的某一个念头,或者是很平常的某一个念头思维。
比如说我要吃饭的,它是一个突然的念头。 可是恰恰相反,我们会了解成,我要吃饭,那有可能来自什么地方呢?来自我饿了。我饿了又是怎么来的?我们会这么想下去…….
就因此我们很不幸,我们不幸的是什么呢?我们不幸的是思维、意识。其实我们接触的机会永远都在。 可是我们对它的分析了解永远都是在逻辑的范围,思维的范围,观点的范围里面,而不会真的去看它,真的去感受它,真的处在它的本质的状态里去想。这就是我们的不幸。因此不同在于这里面一讲到报身慈悲如来的时候,他说我感悟的是什么呢?其实我们感悟的就是不可思议法而已。
可是大家觉得很平常啊,好像没有什么特别。没有光芒,没有灿烂,也没有神秘的现象。他更没有说佛一觉悟,就开始散发出八万四千个光芒,每一个光芒上面都有一尊佛,很有排场的下来,不是这样的。
‘哎呀,真是太没排场了!’有人会这么觉得,“这个觉悟,还不如我结婚的时候排场大呢!连我自己结婚的时候排场都没有。” 是!我上个星期讲的课里就说了,他就是没有排场的。 他就是让我们从一个复杂里面回归最原始;让我们的的确确,彻彻底底的接触我们的本质,最平常的本质。
因为我们太思议,就形成了共业。我们太思议,这个太强大,它变成了一个潮流,变成了一个时代,变成了一个年代的代表性。你看这是谁造成的?我们不就是太思议造出来的吗?心的创意和思维造出来的吗?一个时代年代,社会观点,永远不会有一个硬道理。非得让我们这么去想,是我们都有类似的观点,而它顺应着这个观点而形成了这样一个时代。
当然了,这里面肯定需要一些推动力。不然的话不可能会转变这种时代。社会不同时期的历史,不同时期的状态,不同时期的观点,不同时期对社会的财富、地位、拥有不同,看法不同,名字不同。原来说地主,现在有人说地主吗?我们反过去多少年的时候一说地主,就觉得这好像是有点不太对,现在一说地主,那就是恭维的话。原来有人说你是地主那跟你急:“说我是地主?不,我是平民!”你看类似,这些都是太思议而造成的,这就是共业。
共业造就了社会,共业造就了时代,共业造就了年代。它根深蒂固的根本代表性是思议。共同的思议,有类似的思议而形成的。非常幸运的是现在大家都可以以一种佛法的思议去了解,很高兴的是很多人慢慢地开始去接受。这就是最让我欣慰和高兴的事。
因此我们就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方式去发扬这种思维。我相信在一定程度肯定会变成一个时代,肯定会变成一个社会。那这是怎么形成的?每个人的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形成的,观点形成的;看法、训练、修行而影响的。不知不觉的,我们其实就是普渡了众生。你看普渡众生,如果离于众生,能普渡吗?肯定不行。
佛教或者任何一个派别说信仰,说法不同而已,但第一句话口号都是一样:我要普渡众生!我要利益众生!我要利益人民!我要利益人民群众!我要利益老百姓!
老百姓也是人,人民群众也是人,众生也是人。佛法的责任是不同的。为什么说光劫呢?光劫就是说我们有机会,正好这个时代给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可以把某一种正确的观点,一点点落实下来。每一个人把这种观点、思维、看法做为基础的方式,我们在落实维护,我们让它变成更有意义,让它变成更大作用的时候,其实一个团体就起到了普渡众生的作用。
没有一个人一个佛,一个菩萨,离于团体能够普渡众生!没有,永远不可能存在。就因此这也是非常幸运的一种状态,因此太思议而造出了一系列复杂的轮回系统。不可思议而形成了,回归反本还原的状态。而且感悟和觉悟的不可思议使他永远处在那个不动不变的状态中。社会不管变成什么年代,什么潮流,什么现象,它永远保持那种状态。不管天空上飞着鸟,飞机,或是其它创造物,或者乌云密布,天空仍然保持蔚蓝……
也许我们不曾看见任何记号,痕迹,就因此这说明着我们在轮回世界里面,不管是多少世的积累,密布了多少密密麻麻的那个符号,我们仍然可以撇见普贤王如来,仍然可以感受他!
因为我们有很多方式、方法,去真的能喝到那个果汁。这就是慈悲如来,这就是我们要经常感受的、观想的、相应的、受加持的、可祈祷的对象,一切佛和慈悲智慧的根本能量!
我们每天都能不忘记,每天都能一点点了解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到这个状态,感受这个状态。这个状态怎么来的呢?这里我得简单说一下,不然的话我们的观点又……
这个来自什么地方呢?就是来自我们经常用的思维,习惯性的思维。不断地冒出来,冒出来以后,它就变成了一种身体跟它合作,而形成了不同的表情和行动。然后这个身体更加地密切地跟它互相产生这作用。就因此六根八意识,眼耳鼻舌身意负责去观察这些,眼睛一看,或者耳朵一听,我们开始去观察,去收集。
观察和收集是有趋向性的。前面所说的收集的时候是按选择性的收集,而不是全盘收集。按自我的本有的记号方式收集。然后这就是一种它的流动方式,就因此永远都有我们的思维,五官跟它配合,六意识或者八意识跟它更精密地确认,对它的那个版本。
那个版本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记号。 黑板上原来写的这些敏感点,跟它对好。我们这样去造作,思议,这就是思议的历史。然后这里面每一个思议,每一个意识,它都带有本质。因为它是意识,它是思维。我们抛开这些思议,再能找一个本质是几乎不可能的。
我们去掉雨水,去掉雪水,冰水,再想找一个水是没有的,因为他们都带有水的本质,跟这个一模一样的,每一次我们用尽脑汁的这种思维,它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工作,造作。可是最有意思的就是它们每一个都带有本质。因此我们要真的去观察它,观察意识,它就是最近的,它也是最造作的。 它也是直接同向本性的道路的。
因此让我们去观察意识,它的来去,无非就是在观察这个不断造作的意识吗?那你看我们是要说它的轮回历史的话,我们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也就是这样了。可是不是,我们不是要观察它的轮回历史。我们要观察的是它的本质,而不是它的来去处,不是它的轮回的来去处,而是它本身。
要观察它本身,每一个意识迸出来的时候我们去感受它。 就是这个意识让我们形成快乐也好,刺痛也好,痛苦也好;就是这个意识迸出来的,明显地迸出来了;那么大的力量,带着这么大力量的意识、思维、念头、不了解它的彻头彻尾,不了解它本质的话,那我们永远不可能解脱,永远不可能攻破它,永远不可能净化它。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它自己。首先我们要研究的是它自己的本质;我们要体会的就是它自己的本质;实实在在的本质。有可能就是特别普遍,有可能就是很平常的一种状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这个。
没有发现这个,而我们大喊口号,说我要解脱!我要净化!…… 它就怎么怎么样了什么之类的,因此下次咱们再讲转化、化身如来!
好,感谢大家.好,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