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见心

第三讲 见心

今天我们讲慈悲如来。

慈悲如来就是普渡众生的大慈大悲。在大圆满这种讲述里面,这种慈悲是没有边际,没有局限性的。就像前几天咱们讲的一样,他是不刻意性,没有造作自我的。这种普渡众生的教法,随时都在我们身边,随时都在启发着我们。这就是慈悲如来对我们的启发。

这个慈悲如来的这种启发,针对我们人类来说必须要有一个像。这种像的展现,就形成了慈悲如来,辛饶佛陀,还有其他的各个不同的佛陀。这种像,成就者的像,显现为一个肉身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大家感觉这是我们直接可以去感受,直接可以去听到,直接可以去经验的。

可是究竟来说,我们不可能整个都以这种方式来展现,认为必须有一个相。我们所能看到的这种有限范围里面去需求的话,无法把这种深奥的教法讲述的很清楚,无法讲述他的延续性。因为我们的轮回也不是一个很有像,很五官的范围里面形成的。就象原来我们说的,有幸和不幸。不幸就是我们没有悟性,因此对本性产生了无明,无明又产生了妄想,妄想延续着启动了这个大轮回。轮转起来,就变成了我们把一个简单的思维对世界的看法越来越复杂化。越来越复杂,然后复杂到一定程度,我们称之为末法时代。

我经常说的末法时代是什么呢?其实真正来说,不是时代,是人的这种心已经复杂到烦琐到一定程度,复杂到强大到一定程度。已经很厚,厚到我们无法相信这个底端还有什么其它——本性,佛性里面的一种纯净的东西。这是很难的,外面已经形成了厚厚的一层包壳。就因此我们想一下,我们讲的这个九乘。

有时候我们讲九乘。九乘里面就讲述有些乘我们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世界的看法,就是仅仅停留在五官的认识范围里面。我们除了五官认识范围里面的世界以外,我们对其它毫无认识。我们把五官范围里面展现出来的这种现象,当成是唯一的真理。因此呢,这只是一种见第。可是我们这个大圆满的教法,讲述的是超越这些见第的一种教法,回归本真的一种状态。

就因此我们在讲授慈悲如来的时候,就是让我们回归本真。让我们知道不管这个轮回有多复杂,我们经过了多少个加工,变成了多厚的思绪,多厚的个人加工的妄念,还有一种东西是在维持的——那就是本性,那就是我们的佛性。这些传承的上师,一直到现在为止,他们不断地让这种教法落实下去,让它不断地延续下来。好让我们有一天稍许地感悟的时候就可以回归。

我们不管经过多少轮回,不管我们积累的业力妄想有多强大,还有一种东西在维持着。就因此我们讲授从本初如来到普贤如来,到慈悲如来,到转化如来。

一个大界开始被某一种觉悟者感悟,并且延续着一个过程,一个大界。这个大界指的就是没有边缘。界是有边缘的,大界是没有边缘的一直延续下来的。

慈悲如来的这个过程,也许有可能我们会详细地讲。因为这个整体的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他去某一个地方,他跟当地的某一些皇帝,老百姓,相互的对话,众生的那种感受,他们当时的文化思维程度,他们的理论跟生活的态度,以及那种态度所表现出来的世界观……佛陀也以他们的世界观去教法,用教法的方式去给予开示。

或者佛陀会讲述与他们之间相互一个家庭里面,家人相互之间的一些沟通。我觉得很多时候,讲这样的故事的时候,他的那种沟通方式是很有意义的。他们相互的沟通方式,表现着当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来的时候,我再仔细看,其实也就是一个善、恶、与善巧。有些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极恶的,有些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极善的,有理论规则的。就因此这样的方式,到时候我们也会讲。

今天特殊给大家讲授的是:这个传承里面,怎样形成这个大圆满传承的保持和延续,因为这是真正要回归的。因此,我们讲了很多相对的教法。可是真正来说我们要完全解脱的话,那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解决。

我经常觉得,我们的方法是过于多,而不是少。世界里面的谋略、思维、方法已经很多了。哪怕是说善,巧妙,也几乎变成了一个纯粹为了方便,为了方法而方法的一种状态。虽然大家对我前面讲述的这些很感兴趣,可是我想,我还是要继续讲这样的一种传承继续下来的过程。

好让大家自己对那个相对以外的,自己的那个宝库,稍许的有所了解。不然的话,我们有一个特别好的宝藏放在那儿,然后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想出各种办法去外面,去闯荡去了。我们善于闯荡,我们善于沉浸在这个闯荡里面,最后忘记了我们自己本有的一个宝藏没有被开发出来,只是放在家里了,最后很劳累地走掉了。跟这一模一样,我们学法的时候大部分也会变成那样的,变成我们闯荡的一种方式……

慈悲如来他是在究竟天,五净天的究竟天。

五净天是什么呢?五净天一般来说都是诸菩萨和觉悟者。慈悲如来会在那样的一个五净天的地方,给诸菩萨觉悟者讲法。类似我们所谓的刹土,那种刹土里面就是菩萨和觉悟者。

当然这么一说,大家会觉得,前面怎么讲普贤如来的时候,好像就是另外一种感觉?然后现在一讲刹土和究竟天的时候,怎么又有了一个具体的某一个地方?我们会有这样的一个冲突。因此稍许的去了解这些教法的时候,我发现经常会有这样的一种冲突。因为我们讲到他的这些感悟、境界、状态的时候,我们几乎好像是离于很多绝对话的一种现象似的。

可是呢,讲授一个具体的来源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去讲授这个现象或者一个地方。这样的时候,就必须明白,这就是相。这是什么相呢?不是我们轮回的相,是净相。就好比我们的心情一样,在净相当中,我们所展现的世界是美好的。我们纯净的状态当中,我们看见的相是净相的。我们污浊的状态当中,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不净相。然后呢我们不用去想象污浊是什么?——愤怒吗?或者别的什么?今天我亲身体验到了,它就是你的急切心。

急切的心。好像世界只有这么一段时间,然后过了这个时间就是末路似的那种感觉。我们对任何事情都有局限性的时候,人就会马上产生对声音,或者对相的那种不净的感受。就因此你把时间,你把很多事,你把很多问题扩大了。按理来说,它可以散养,可是我们把它圈养起来。

时间可以让它扩大,也可以给它很多的机会。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给它机会去解决问题。给它很多机会使它能够解决。可是我们总把它卡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面。在固定的范围里面,我们会产生那种完全急躁的态度。你就觉得好像已经到了边界线了,然后过了这个线我就怎么怎么样了,承受不了了。

其实你说我们生活当中是这样吗?也不完全是。就因为我们给自己一个界线,顽固性的一个界线。我们就会产生不净的相,不净的声音,不净的心态,不净的思维。因此我经常给自己做研究,然后我去训练自己。

你看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训练,是真实的真的需要去训练。修行就是这么实实在的,而不是说我要修行,你别打扰我。不能面对自己的话那就不是修行,怎么样都修行不了。稍许的很多东西自己能察觉到,才能让他成为教法的推动作用,才有可能在任何时候都处在修行的状态中。我们稍许的去这样梳理的时候,就会感到一点点、一点点的不同,会有所感悟,可以有小解脱。一点点,一点点的小解脱,小解脱。

可是我们不愿意小解脱,我们就只等着一个大解脱。 好像我这个做好了,突然‘咔嚓’一响就可以觉悟了。其实一个人的思想必须得这么打开,一点点一点点地打开,自我打开。

我经常深深地感觉到信仰无时无刻地可以给一个人启发和开导。我觉得这就是无声的开导,这就是慈悲如来。我们经常会这么说,这就是慈悲如来,这就是本初如来在召唤我们。

这么一说我们很容易误解前面所讲的。 我们会说,那好像慈悲如来本初如来不是一个具体的某一个地方?不是!他肯定有一个他所在的一个地方。我们不能以五官的认识去肯定或者否定他。

他还有一个净相,具备一个清静的元素,跟它提供了一个类似的一个自然的大平台,那就是刹土。生命是那么奇迹,一切存在就是那么奇迹。我们人通过这样一种净化,一点点的净化我们,感官认识就会越来越灵巧。某一方面越来越灵巧,某一方面就越来越复杂。我们的这些肢体越来越灵巧,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复杂。这是谁那么精心的做出来的?没有,这就是自然。

你看大自然里面,任何存在都是一个奇迹。鸟为什么在天上可以飞?鱼为什么在水里可以自在的遨游?而泥鳅为什么会在那么泥泞的地方,还感觉得挺舒服?猴子为什么在那个树枝上睡着,会觉得比较安心踏实?如果把我们放在泥泞的地方肯定觉得“哎呀,我这不舒服”。树枝上睡的那个猴子挺好的,我也试试。可是你肯定睡不着,一晚上胆颤惊心的。任何存在都可以有一个他适合的环境和跟他类似相对应的一种世界的存在。因此刹土就是这么形成的。首先形成刹土的条件是什么呢?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静的心性,一个清静的状态。

五净天人家那地方要求很高,大多都是菩萨之类的,是必须有等级的。没有到这个条件就到达不了。人家是刷卡的,到门口拿着卡一刷“我是去五净天的”,“咔嚓”一下,才可以进去。这卡是什么呢?就是本空本净的卡,而不是用钱买来的卡。

有卡才可以进去跟菩萨交流,才可以进去跟如来碰碰杯子说“最近你可好啊”……

他就是这么一个条件下形成一种现象和存在方式的。这个五净天的最后一天叫:色究竟天。这个究竟天里面,慈悲如来的这种大慈大悲正好是人们需要需求的时候,正好他要延续这种本性的根的时候。

他其实很有意思。 有时候我们就是会觉得,那么早他就会有这么一个程序吗?是的。这的确不可思议,他在几千年上万年前就有了这么一个自然的规律。

这跟现在市场规律是类似的:有需求他才会产生,没有需求他不会产生。这就是佛法里面经常讲的光劫和暗劫。光劫是什么意思呢?最简单地说:有需求那就是光劫,没有需求就是暗劫。什么需求呢?精神需求。

这种精神需求来自什么地方呢?来自我们一开始简单的精神需求。人类的精神需求刚开始来自无助和畏惧,这是一个最初的精神需求。然后精神需求也会演变,就像九乘一样,它也会演变,然后慢慢慢慢升华。升华的过程当中,它会怎么看呢?它会看到物质的世界里,你的精神的配合,和它的好坏是有很大关系的。能不能拥有?能不能得到?能不能在物质世界里实现自己的理想?跟你的精神,跟它的配合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就因此人们试着以这种精神的配合方式去寻求,这又提升了你的精神需求。而特别是现代这种方式,大家都称之为末法时期的这种状态里面。大家不知不觉地会给它以各种不同的称呼。也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开始真正了解到这种精神。最起码大家会说“我们精神要放松一下”,最起码会说“我们精神不要紧张”,最起码我们会说“你这个事别看地那么严重”。因此你看,我们不知不觉所说的其实都是精神。我们不会说“那个东西不重要”有人这么说吗?“那个东西,没有也就算了吧。”

“不要追求那个物质了,不要追求权利了,不要追求好的生活,不要追求好的衣服,不要追求舒服的感受。”大家会这么说吗?肯定没有人这么说。大部分说的都是,你不要那么一根筋的去执着于这些,不要看得那么重。

在不知不觉中大家会发现,看的有多重他就会影响我们有多大。看的有多严重,他对我们的影响就有多大。能够给自己手下留多少情,让自己有恢复的机会还是完全被抹杀,那就要看程度的轻重来决定。对任何事和问题看地越重,抹灭和抹杀的可能性就越大。看的越轻,自己对自己手下留情还能恢复过来;看的越轻,我们影响就缩短了恢复力就快了。这就是轻重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说“我不把事情看严重些,它就不会发生吗?”我们总是会反过头来去想“不会发生这个事吗?看淡了这个事情就不影响我了吗?”“我这一万块钱输了,你说还能回来吗?”等等。

当然了,这一万块钱赔了也好输了也好,怎么样也好,都不会马上回来。可是你是制造者。 幸运是你制造的,不幸也是你制造的。这不是能不能把钱要回来赢回来的问题,而是你这个制造者能不能恢复其原来那种勇气和力量。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本儿啊,不能赔本儿啊,如果这个本儿一直不断地能维持的话,他永远能找出很多机会去挽回损失,他挽回损失的几率就会变得越高,10个里面他能抓出几个、4个、5个、6个、7个、8个。。。那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基础就是这个制造者。这个人一定要让自己恢复的程度快起来,越快越好。就因此呢,这个快慢决定着这个人整体的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工作质量,和社会如何对待他。

我们有类似的这样很多教法可以启发我们。可是我们没有去选择,我们选择了让习惯性的那种思维带动起来,然后沉浸在自我的悲伤之中。发现那一万块钱不可能回来了,我们就开始让自己发泄一下,让自己不舒服一下,让自己找各种借口,可是怎么样事情都不能再挽回了。不好的事情刚一发生就向我前面说的一样,我们就马上沉浸在自我的悲伤中。这就是我们把自己处在最后一个机会里面的那种感觉,最后一个机会,最后一件事情、最后一个问题等等。

就因此慈悲如来为了度化,轮回长久以来的每一个众生,他从究竟天转化成一个特别吉祥的一只鸟一只布谷鸟。这个布谷鸟来到了生育他的母亲身边。这个母亲叫“桑撒仁尊”,“桑撒仁尊”正好在转塔的时候,他就在停在那个塔尖上,同时化为一个‘嗡’字。这个深蓝色的‘嗡’字又融入在母亲怀里……

从此就出现了佛塔的概念。还有出现了吉祥日的这个概念。它是什么样的日子呢?它就是初秋的八号,正好阴阳两个最平衡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太阳刚落的时候,月亮就会在那个天边上挂着,这就是一个平衡的状态。

我们星宿的藏文里面叫“敏卓”,汉文叫二十八宿的昴宿,日耀日(星期日),日期,黎明时期诞生,然后这个时期人们把它称之为最吉祥的时期。最初的一切吉祥日期都是这么来的。它最符合大地里面最佳的阴阳转行的状态。这时候一个人会感觉生机盎然,充满力量。这个时期会让人感觉对任何事情都有信心,天气也是风和日丽的。

吉祥日期就是这么形成的。这是跟我们现在太过于吓唬人的那种算命方式、风水日期是不一样的,它是最初的跟大自然相吻合的状态,最本质的状态!它是让人感觉与大自然流通,与我们的呼吸、我们的意识和我们的环境互相之间的流动的最好的一个状态,它只是给我们和大自然做了这样一个最恰当的配合。

他这里面讲的不是什么其它悬妙,他讲的仅仅是自然世界和我们之间一个最舒服的配合。就好比像我们穿鞋或穿衣服一样,我们会穿自己觉得最舒服和最合适的。

慈悲如来当时在传法的时候给大家讲了八般若大戒经。这个大般若经到现在为止一直流传着,共有十六本。慈悲如来给我们讲授的这个教法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的过程,他的那种感悟并且延续到现在的这种最原始的境界。

这种境界是什么呢?他说转化如来用无边无际的供养感悟了慈悲如来不动不变的境界;不动不变的境界悟到了如天空一般无边无际的觉悟。他不是重新觉悟,他是意的延续他意受了慈悲如来的觉性传承。

什么叫意传承呢?他延续了慈悲如来的无边无际如虚空般的这种本质。这里讲的是什么呢?这里讲的是空!他说这种空,是一切现象的根本!为什么我们经常会把他比喻成天空呢?因为天空没有任何造作的孕育着一切宇宙,也就是说任何宇宙形的成、住、坏、空,任何生命的生老病死,世界一切的存在都是在天空里面变化,生灭。

这一切为什么是如此的自然地运用着,作用着?为什么是如此这样地延续着,不断地可以这样地生灭变化着呢?就因为他是空!

我们原来讲法的时候也讲过,为什么某一个东西起了作用呢?因为是有空间。为什么我们碗里可以放茶呢?因为碗里面有空间。因此,任何有空间的地方就产生了作用。而作用是变化的,作用是流动的,作用是生灭性的!可是这些生灭和流动和变化,不是这个空里出生的。不是他生出来的,而是他在这样的广阔的孕育当中自然地转变出来的。

因此,他说无边无际,不生不灭。虽然并不是天空孕育生长出来了宇宙,可是他们可以在这个广大无边的天空里面自然地运动。因为他就是无边无际的空,任运让一切现象在这样的一种本质里显现,流动,变化,轮回,且仍然保持空的状态。

空,他不否定有,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这里面有很多动作很多作用在产生着轮回与涅磐;各种各样的存在。于是我们就开始会产生不幸。因为不幸让我们产生妄想、轮回、思想、流动、观点,然后执著于外境,然后又由六识去取这些外境。执著的外境又加在自己的阿赖耶识里面,被储藏起来。

为什么会有这些动作?会有对境和主体之间的这样一个取和藏,为什么会有取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些心理意识在工作呢?因为我们心的本质就有一个如虚空一般的一个空,因此它们在这里面可以流动,可以工作。我们有一个虚空一般的本质。

就好比我们上课的这个房子的空间一样,我们有了这个空间才可以坐在这里讲法和听法。可是我们并不是这个空间里出生的,就好象每一个人都说,我家乡是哪?我父亲叫什么?母亲叫什么?我们还有自己的一个身份。跟这一模一样,我们的这个思维活动类似于刚才我们比喻的房子与空间,类似于我们之间受法者与听法者的这种关系。

为什么我们的意识在这里造作轮回取藏?因为它们的本质是空,它不否定有的,它不是断空的空。经常我们说空无一物,但我们对这个空无一物有一个误区。佛法里面经常讲述的空无一物,如果没有理解好的话,我们会以为那个空是否定一切有的存在,否定一切存在的那个空。

那是空吗?那不是,那是没有意义的空,没有作用的空,没有慈悲的空!他不可能去普渡众生。因为我们的这个本质不是断空的空。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对这个程序一点点,慢慢的去了解!这是极为重要的。

不然的话,我们对这些境界会有很多的误解。片面的理解会使我们处在冰冷的边缘,甚至会因此变的非常地消极。使我们在训练修行的过程当中更加变成这样,最后会形成一个更大的误解。

这个误解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保持那个不动不变就可以了,保持没有边缘的这种空就可以了。我们会认为我们面对具体的事情的时候,别人不高兴没关系,我就保持那样的状态就可以了,不用理会他,我就保持那样的种状态就行了。

这种错误的理解会让我们变的很冰冷,没有活跃性。我们会把很多事情想成是一种绝对性的东西“他怎么说没关系,我就保持就可以了,都没关系”。我们很容易忽略外在,我们很容易忽略周围的人,我们很容易掩耳盗铃,不去真的实现这个空里面的作用。我们不会去妥协,反而给自己找到了另外一种保护伞。

那就是大圆满的空!我就处在这空里就可以了,我不需要去跟他妥协。我不受动摇就可以了,我不受伤害就可以了,我不去理解就可以了,我不去思索就可以了,可是这里面其实还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那些自我。我们只是用大圆满的这种教法去保护了自我而已。

这产生很大的严重的问题啊!大圆满的教法没有开导和开放我们的心,反而给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维护自我的一种方式。不去听,不去看,不去理解,不去关爱,不去容纳,不去伸手,就因此我们又掉入了一个教法的深渊里面,我们又掉进了轮回习气的阴谋里面,阴谋的怪圈。

因此大圆满教法里面就要讲授光明,也就是一个作用。它不是独立讲空,而是要讲光明显现。也就是要讲我们所显现的世界跟我们之间的关系,怎样能让这种本空本净的这个空产生作用,而普渡众生,真的能做到利他!不然的话我们讲了半天,这个称之为大乘,大乘里面的大圆满,会非常容易变成一种加固自我的教法,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有些人会问:“小乘是利己,大乘是利他,是吗?”我说:“是啊!”

“那我要去学习大乘” 我说:“行,可以,很好,慢慢来……”

“那还有比大乘更大的吗?”我说:“还有呢,它他更大的老大叫大圆满。”

“那我可以学它吗?”……

我们追求这样的状态,可是追求的最后我们不愿意付出,我们只想抓住最大的,不愿意真的去付出什么。

可是想抓住那最大的话其实是需要很大的付出的。要付出什么呢?付出我们的自我,毫不犹豫地交付出来!它并不是说“你交出来吧,你把自我这东西交出来”,并不是想储藏说“这还不够,这都是片面性的,都是零散性的。”

因此我们要知道不是把自己交给别人,而是让自己熔化掉。

大圆满教法里面为我们讲述光明,说五净天的第四天,妙现天里有一个叫“才美俄登”的如来。“才美俄登”如来的状态是什么呢?就是光明的状态。经文里,耳传经里讲述,五净天的妙现天里面由于“才美俄登”如来为了延续光明的教法,光明的教法在适当的阴阳转动----这里原始的经文说的是活水。温度和湿度两个转动的时候,用现在的说法叫阴阳。温是阳,湿、水是阴。因此说阴阳转动。转动就是起了作用。阴阳转动,光明和声音、云彩和风交加的时候,他乘着思绪转化为“才美俄登”如来。

你看这个很有意思。按原始的经文里讲述的是,在阴阳转动的时候,一切万物复苏的这种状态;风、云、各种各样的形式相互互动的时候,才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天气,才可以使这个大地感觉有动态。好比我们人如果不动的话,那肯定就像一个雕塑。可是人是动态的,为了感觉感知自己,而且是为了感知别人互动着。人为什么是动态的呢?就是这样。

你看树为什么会动呢?由于风,它才会动。他们两个是互动的,由于树和外界的自然现象,因此存在着这些阻力而产生了风。

就是因为是这样的一种互动的关系,他说这个思维乘坐在意识上。就是说我们跟我们经常一起的这个思维,就是念,是想。它是一种思维的状态,一种具备想象力的思维;具备回忆、具备想象未来、梦想未来、和期待未来。然后我们琢磨现在的事情的这个东西叫思维。这个思维他乘坐在意识上,这个思维是他的坐骑。

我想我们也是这么来的,其实我们来路也挺神秘的,我觉得。按理来说,我们是带着很大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可是最后我们迷惑了。本来是卧底,最后变成黑社会。这真是啊,本来我们是卧底怎么最后变成黑社会?忘了咱们是卧底呢?跟这一模一样。他其实要展现说明给我们的,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才美俄登”如来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跟我们的整个历史也有关系,不是完全在是说别人。

就好比我有时候在讲法的时候,觉得不完全是给你们讲,我觉得也是在给自己讲。为什么呢?因为跟自己的训练和修行可以对上。他的这种讲述并不是完全在描述一个跟我们没有关系的事情,而同时也是在讲述我们自己。他是要让我们通过这种对比的状态,了解每一个思维意识里面都带有着本性。任何思维意识,只要他是意识,只要他是思维,就都带有着本性。

因为他是念,因为他是心。就因此如果是心,如果是思维,如果是念,它的性质肯定是心性!这非常重要。比如说不管他是以雪,还是冰,还是以怎么样的方式显现,他始终都是水,它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它的性质都是水的性质。你说冰和雪、水有什么差别吗?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是显现表现上不一样罢了。一个是冰,一个是雪,一个是水,而性质上是一样的。

因此说如来乘坐在本性、心性上;如来乘坐在念,念的思维上,在风雨交加的时候出现。风雨交加说的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作用。前面描述的是一个世界的作用和变化,后面描述的是什么呢?描述的是思维的变化和作用。然后给他起了名字叫“才美俄登”无量光有如来。无量光有如来感悟了什么呢?感悟了光芒能量,显现光芒能量。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一个作用。同时这里面也说明着我们必须要去面对的一个事情,无量光芒。

无量光芒,他就是光芒才可以实现,有光才可以看到很细微的世界。我们的这个空,心的本空本净由于有光,才可以视线万有。

万有在无量光芒中孕育。就如天空一般的本空里面孕育,生灭。并且他还在不断的展现。谁在展现?就是我们在展现,我们在看。我们在看我们自己,我们在落实轮回,我们在落实我们的思绪,我们在继续创造我们的轮回,业力,概念。加深这些概念,加深我们的观点---随着工作当中加深我们的观点,随着人际关系加深我们的概念,随着社会生活加深我们的业力。

如果心是空的话,我们怎么能知道这些?怎么知道这样一个课题?一个课题里面所展现出来的问题与挫折或者顺与不顺?等等对立的很多这些事物呢?我们怎么会能听到一个声音而且可以具体的按自己的喜好方式去分析和接收呢?

那个声音不是原始的声音,那个相也不是原始的相。

声音通过加工制造出音乐带有内容,让我们听着就觉得“哎呀,我可感动了。”然后我们听到了什么?认为听到了自己心里的声音。跟这一样我们听到的声音也不是原始的声音,是加工过的声音。我们看到的这个外相也不是原始的相,是被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调整以后的相。

你说风的声音有内容吗?水拍打的声音有内容吗?火燃烧的声音有内容吗?大自的风在飘动的时候,树在动的时候,这些树叶吹动的声音有内容吗?没有。

可是我们听到的声音怎么会有内容呢?我们听到的声音怎么会让自己哭或者笑,或者高兴或者痛苦呢?那是因为这是我们给自己准备的点心,不管怎么样我都得吃下去,很痛苦的吃下去。我们就是经常这样,虽然痛苦但这是我们自己做的,肯定得吃啊!我们就是自己在做这样的一些事情,造作出这样的一些声音。

为什么他们可以显现?我们可以从一些外在的角度去说明。比如说因为你有眼睛,或者你有耳朵,或者耳朵里面会有什么神经等等。这些我们原来讲的很清楚,可是这些都象一个工具一样,象我们的收音机或者录音机一样,他没有真正的象灵魂一样智能,你必须有智能才可以真的去按符合我自己的要求方式去展现。

我们人肯定不是一个程序化的一个人,虽然我们的习气里面是很有程序化的。可是跟电脑比,我们还稍微活跃一些,还更智能一些。我们这个脑袋比电脑先进很多,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一切不仅仅是来自耳朵和这样一个外相的眼睛或者五官的这种光能的作用,不仅仅是光能的作用,他的排列和程序更多的是我们的意识在指使他去收取我们喜爱的声音,指使他去看我们习惯看的那种相,指使他去掉那些我们不习惯的相,否定和远离那些我们不喜欢的相。

我们人有很多这样的行动,我们会避免那种不好的声音。“这人说话可难听了,我可不去。”你看我们就是为了避免这声音,“别跟他接触,别去。”难道他说话就真的那么难听吗?按理来说他的话那么难听,肯定没人跟他在一起。可是很有意思的是,偏偏有人愿意跟他在一起说话,交流。说明我们认为难听,特别难听的这个话,就是我们后面加工过的。

这个话语,他的本质,很多时候每一个人听起来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有娱乐性的作用。你看这多有意思,对某些人来说这挺有娱乐性的,可以打发时间。就因此这些都是被我们后天加工完成以后慢慢形成的这样的状态。

显现是光明的显现。“才美俄登”如来就维持着这种显现!他让我们明白世界的展现就是由于我们的空里面,还有一个本空本净的原始状态的明,光明。因此他不仅仅孕育了万有,同时还是对每一个人的世界来说,他还照耀着一切万有。

随缘朗照。随缘朗照的时候,这种照和本空本净仍然是不动不变的。他不动不变,那是谁变了呢?是无明变了。他永远是在本空本净不动不变的这么状态当中。谁听了?谁理解了呢?是无明理解了,妄念思考了。

谁动了?妄念动了。谁理解了?无明理解了。谁刺痛了?被执着刺痛了。谁悲伤了?是展现出来的这些万象,动念的这个无明悲伤了。

是动念的这个思维,动念的这个执着,这个动念的妄想,他的表面上这层思维动了而以。而他的本质从来不曾动过,不曾变过。他是本空本净,他是原始清静。我们既可以去保持那种状态,又同时可以不拒绝外在。因为他有作用啊,他可以展现啊,我为什么非得要去那样呢?他觉得我没有义务非得去否定某一个什么。

我是普贤王如来的本质,原始本空本净的维持。谁悟了,都可以感悟,接触到这个本质。

就两个差别,一个是悟了,一个是迷了。他的功能就是展现,他不能决定谁悟谁迷,因此我们需要训练,我们不能纵容自己。不能说“哎呀,哪天我退休后再好好修行”我只能说“行,这样也挺好的。”可是你说,你退休了以后还能修什么呢?

修应该是现在就得修,就应该是面对面的时候修,面对刺痛的时候修,面对愚痴的时候修,面对困惑的时候修,面对障碍的时候修。你说“等我以后离开战场时我再训练训练”没有用,你必须在战场上训练,在跟人交手的时候训练,在跟人接触的时候训练。因为你离开战场以后,你有可能就不剩什么了,就已经无法改变了。到时候已经变成很讨厌的老头子很讨厌的老太太了。你说已经变成那样了,非常的自我了,自我的已经强大到根本就没有机会去攻破了,自我已经在那称霸为王了。那到时候造反可就麻烦了!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了!

就因此说变化是革命的开始,哪个改朝换代不是变化里面形成的?变化是机会而不是消极的。变化是觉悟的可能性,而不是非得把它看成是迷茫的状态。变化是真正让我们站起来的时候,变化是真正让我们超越的时候,变化是让我们真的提高境界的时候,成长的时候。可是我们往往在变化中,被变化打到了。往往变化压倒了我们,摧毁了我们,也是跟前面说的一样,我们把变化当成是唯一的一次。想成是唯一的一次。最后固定性地认为,看来我就这样了。

你看,就是变化把我们压倒了。 因此对任何的执著,变化当中的一个反面情绪的执著---认为我就应该这样,我就继续这样了。那我就完了,就把自己压倒了。

稍微好一点的时候,我们也执著,希望永远这样,希望能这样维持下去,一成不变。可是过后又会说“完了,又出现问题了!”你看,执著经常给我们惹出很多麻烦,可是我们都没揭开它的面目,还跟它成为了朋友,不断地维护它,让它继续下去。我们讲半天,讲很多更多的时候,这些仅仅会变成一个理论,大道理。

在变化当中,我们很难真正地去理解别人。我们认为保持本空本净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很难去关爱别人。这是因为我们有一种误解,就像前面说的那样,我们会误解以为这些是绝对的空而保护了自己,最后这些变成了保护自我的一种方式。

因此,光明使我们不拒绝现象。任何现象就是自然存在的,任何现象都是它的原始本有的状态里面展现的。是原始的声音、原始的相、原始的事。只是我们不能维持那种状态去看待的时候就变成了维护自我,变成了跟随轮回。跟随造作以后的声音走了,跟随造作以后的外相走了,跟随造作以后对事物的态度方式走了。

这样的时候我们无法保持真正的本空本净,非绝对的空,而不拒绝现象。因为我们有一个本来的光明是不需要非得去拒绝什么的,非得去拒绝声音拒绝相。

有人说“打坐的时候我应该闭着眼睛,还是睁着眼睛?我觉得空好像是,一空就什么都没有了,世界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如果是这样那众生没有了,佛没有了,那佛一直不断说的普渡众生的愿望也不可能实现了。我们也不可能去念名号,到极乐世界都变成开玩笑了,有时候我们要不太唯物,要不太唯心,太过于唯物和太过于唯心。

佛法里面对这种认识早就有了,这两者叫什么呢?一个叫断见一个叫常见。讲到这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去,真的看一下我们这个思维。

我觉得每一个人去看这个思维的状况的时候,才能真的把我所讲的一切法跟他对上。我们讲了很多了,一个人的历史、过去、未来、现在,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就好比鱼知道了很多水的故事,可是它以为它从来没有感受过水,没有见过水,它觉得水这个历史我都明白,可是老兄我问一下,‘水在哪呢?’

我们知道太多新鲜的故事,包括它的来源它的状况,可是我们唯独没见过心,没有试着去看过心。以至于我让大家去观察心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还会以类似的推理方式去看。我说你们就看看这个人吧!可是眼睁睁看着这个人你的看法还是历史性的看法,你的脑袋里形成的对那个人的概念还是你脑袋里形成的概念,而不是现实的这个人。

结果我再问你“那个人你看见了吗?”你说“看见了!这个人是怎样怎样……”他描述出来的大部分还是历史性的,还是他认识范围里面的那个人,而没有直接看那个实实在在的人。你不会说“我看见了,这个人身高是多少、有多胖、多瘦,大眼睛,大耳朵。”没有这么看,还是没有真正地看到这个人。

我们总是讲很多后面的分析、过程,第一个认知却没讲。按理来说,应该是你认识一个人第一个反应是“奥,认识,我见过。”那个人是什么样的状态,是这个人的形象而不是他的细微的历史。“你了解这个人吗?”“奥,那怎样怎样……”这才开始后面的分析。我们很了解这些,我们已经讲了很多遍,或许才能稍许地隐隐约约了解一些心的本质和空性光明的这些状态。

就好比我们前面说的一样,让你去看看这个我们原来不认识的这个人。说复杂吧复杂,说简单吧又是特别简单。我只是让你现在去看看他,就那么简单。

因此今天给大家的一个课题是:见心。

我们可以在下面,在咱们的微博微信等各个方面去讨论一下看一下,说说你所看见的这个心是什么形状?什么个头?是胖的还是瘦的?说说这个随时会冒出来的这个心。

我们也并不是说,这是你烦恼心,还是愤怒心,还是情绪心,不是。任何心都是一样,你的任何心任何思维。

我问的不是你现在产生的这个烦脑心来自什么地方?我们总是会以逻辑性的方式去想这个烦恼心来自我对事物的执著,然后这个执著又来自什么地方?来自很多因素。我们又很有逻辑性的分析说,他来自这个人的存在。这个人由于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或者就产生了恐惧,经过对恐惧的理解以后,我们再对自己的阿赖耶识进行一番请教后一看,对上了就觉得是这样的一个问题。他使我们很害怕、纠结,然后产生了这样一个烦恼心。这不是心本身,这叫烦恼的过程。

一定要明白这就是过程。我们还是在继续讲它的历史,我们还是没有见到它本身。大部分时候我们给大家去讲心,这是有点困难的。因此我就要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让大家了解,我们不是要去了解心的过去、不是讲心的未来,是讲现在的心,现在这个正起心动念的心,正在想着师父他说的是什么的这个心。

这个挺难的,你看这个心——待会我去吃饭还是不吃饭呢?就是这个心。就因此,这个星期,经常不时地大家去看看这个心。观察一下这个心,然后下周咱们在说说这位平常跟我们一直在一起的这位老兄。

我们不曾真的去面对面的看过它。 它和我们在一起却又很陌生的这个心。去看看它,

去看看它本身是有形象的,还是有样子的?不要以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一定要亲身去看它,不然的话,我们在太过于知识性的这个社会里面,我们总会想,心肯定是没有什么形象什么颜色的。

“可是让我们真的去看,那肯定只能以那样的方式啊!” 你看,我们已经开始下定义了,以这样的方式。

就因此,我说他还有一些奥妙一定要去看。每一个起心动念出来的时候你要去看它,我们要真的去看它,要面对面而不是理所当然的以为是这样。我们每一个心和意念,思维启动的时候我就去看它,去看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高低、什么胖瘦、什么颜色,还是什么状态,用单纯的思想去看。就好比让小朋友去看画一样,我们去看它的时候,不是带有很多我们自己的有限思维观点去看它。这样你才有可能看到它的本质,这个心。

行,今天就讲到了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