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拥抱
前面我们讲了本初如来——慈悲如来——化身如来——无量光有如来才美沃丹。
今天我们讲第五位传承如来赤心郎丹如来 。
赤心郎丹如来在五净天的增相天,受到普贤如来光芒照射的加持并且感悟到了平等、大悲不二。赤心郎丹如来意受到第四位才美沃丹如来,通过智慧大光芒感受到了加持,他的本性中产生了如光与太阳之间的关系一般的感悟。
为什么叫光与太阳之间的关系一般的感悟呢?因为这也是我们的内在思维、外在世界的一种反映。很古老的时候它有一种比喻,他把它比喻成光芒照射的来源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太阳能经过这么长,这么多光年把这个光照到地球上,这个光来自太阳,这个光也直接到达太阳。跟太阳的光和来到我们地球的这个光是没有什么差别的,都是太阳光。
因此用这个方式去比喻前面很多如来以自己的一种特殊的感悟,用比喻、用讲授的方式让我们了解这个心性,我们真正的家园,心本质的一种性质。好让我们真的能接触它,不然的话我们的人类不断地寻找一种踏实的、安慰的、坚定的、有安全感的——从工作也好、家庭也好、工作的选择方式也好,各个方面。因此我经常说我们还是没有真正的落脚,还是不踏实,因此我们经常要去换各种方式去寻找某一种很踏实的状态,有可能我们用一生都在寻找最踏实的这种希望。我们不断地寻找、不断的寻找的过程当中迷失了真正的自己,最后还是没有找到。
佛法用各种方式去指点这个最踏实的家园。它不在远处,这个最踏实的家园不完全在物体上,这个最踏实的家园不在权利上,这个最踏实的家园也不在别人对你的评价、别人对你的看法上,这个最踏实的家园它不是你自己拥有多少来决定,而是在这一切感知者、主体的这个思维上。如果我们在主体的思维里面不找到的话,在客体上也永远会找不到,世界上没有一个客体能取代主体。
为什么主体不能被取代?这说明着它的主宰权利是很大的,因此客体没有办法取代它。可是我们所讲授这个传承的大圆满教法里面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教法。它即让我们指点这个主体,同时不否定客体;它即让我们了解心,又不否定这个物体;即让我们了解这个心,又不否定我们的念、情绪、思维。这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观点。它不在我们通常的逻辑范围里面,因此它突破了我们那种通常的、自我的逻辑范畴,它突破了一个时代的逻辑范畴。它指的不是我们这一个时代,它能够代表一个时代吗?不能,一个时期吗?不能。
它代表着整个真理的根本!时代在变,人在变、社会在变。地球会成、住、坏、空,每一个人会经过生老病死,可是这个标准是不变的,它永远在任何时代里面都可以用,都可以作为真理,可以在我们的追求里面体现出来。
在不同时期我们有不同的追求和要求。比如说原来,我们没有对精神要求的认识,也没有想达到精神认识要求的时候,我们只是能养家糊口就可以了,不必去想其它的很多东西。我们认为心里虽然还是有很多不快乐的事情,可是我们确定那样就已经很幸福了。我们没有时间、没有余地、没有空间去思考更高的精神层面,我们对幸福的定义在精神的某一层面来说很简单。
可是这不代表人类没有更高的精神要求,不代表人类对精神的认识不渴求,渴望。在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会开始觉的我们自己再不断地寻求前面我们所说的家园,踏实的、希望的、要求的、寻找的过程当中,还是会有一种非常空虚的内在,还是没有填满。这时候我们开始注重这个主体思维了。注重主体思维的时候我们已经讲了很多的过程。因为如果我们不讲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无法真的能了解这些。有可能我们只是了解到一些知识层面,不能真正的了解什么是面对面的见心?
为什么我给大家出一个见心的题目?因为我们无法真的去理解,我们见的都只是包装的我们,被包装起来的我们。我们无法碰触到里面的内在,甚至我们想象不到我们可以净化。昨天跟一些弟子聊天我觉得很好,他们说“师父真的能净化吗?”我说“可以净化”但我们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就好比我们需要对自己进行治疗一样,其实精神的治疗和身体健康的治疗是一样的。为什么精神也需要治疗呢?就好比我们已经得了一个慢性病,这个慢性病不可能一下子能治好。最起码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不让它继续恶化、不让它更严重化,让它在这个治疗的过程当中慢慢地治愈。
我们有三个阶段:不恶化,平稳,治愈。我们每一次学习佛法,进行精神治疗时要一点点去实现它,掌握它内在这种知识。而且我们还要试着去修理它、治疗它。这是对现在社会来说非常了不起的一种行动,不让自己恶化的一种行动,真正对自己身心健康做了一个负责任的态度、行为行动。
我们只有见心,才可以很踏实自在的坐在那里。我们只有见心,才可以真的容纳很多,才可以处在不刻意造作的状态当中。我们只有见心,在那个广阔的大界当中,(前面我们讲的大界当中)才可以变得智慧,才可以没那么急躁,自在而舒展。我们一点点在要求自己、训练自己,虽然外在的世界不断地引诱我们,让我们愤怒,让我们贪婪,让我们起疑心,让我们不能做任何决定。
每一次决定之前我们就已经把自己吓地不行了。因此我们不敢再做决定。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决定做任何事之前就把自己吓得半死,就把自己的能力消耗掉一半。这些都是什么呢?这些都是外在的元素在召唤我们,业力在召唤我们。脑袋里充满了这些业力的、被召唤的病毒,丝毫不能见心感受它的光芒,我们没有办法处在那个状态当中。因为外在世界这些召唤的能量充满着我们,没有余地,很容易地就把我们任何知识理论、稍许的感悟变成空的、变得毫无意义、没有实际作用的。当然这里说的空肯定不是大圆满里面空明的空,不然那样很容易变空了,多好啊!我们马上可以做到。
如来以这样的传承加持的形式说明了他们的感悟,每一个如来展现出来他们的特点,就是以各种方式,在我们了解到这个特点以后,让我们做一个最终的不偏不离的认识。因此它以光和太阳做比喻,这个指的就是我们内在的情绪和我们的心。不管内在情绪、思维有多少波动,他说那都是光芒。无论情绪思维有多复杂它都离不开心,它的材料还仍然是心,它的材质仍然离不了我们所谓的这个心。因此我们让心回归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在训练里面我们试过很多不同方式,每一个人对精神训练在开始的时候都会有很多自我的看法和局限性的看法以及片面性的方式。因此我们去拒绝过思维,我们去排斥过意识、情绪,我们去阻挡过这些观点,我们甚至做过很多种次避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当然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也有稍微优雅一点的和稍微次一点的。稍微次一点的是什么呢?转移注意力做一些其他的事,让自己喝个酒让自己麻醉一下。 优雅一点的是什么呢?是让自己打个坐,不让自己的意识跑来冒犯自己。我们所谓的打坐,这时候的打坐其实是一种静,安静,或者我们所谓前面练过的一些定。让定以稍微优雅的解决方式来回避我们这个意识。
可是我们的意识仍然还在那个地方,我们的恐惧还在,我们的担忧还在,每天早上你一睁开眼睛“咯噔”一下。痛心的那个东西马上就浮现出来。它早在你的枕头边等着我们。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处在定和静,和安住当中,处在这种静里面的安住和定里面的安住状态中。
佛法的这种大圆满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超越的一个想法,很革命性的一个想法。就是我们要去跟意识、思维、情绪拥抱。而不是拒绝它,不是恐惧!
我们才会发现,我们拥抱时会抱到什么?我们会抱到很可怕的一个恐惧吗?没有,我们会抱到一个很愤怒的,很贪婪的吗?被焦虑烧成炭,浇透了冒着味的一个人吗?都没有。我们既没有抱到一个烧焦、冒味的焦虑的人物,也没有抱到一个愤怒的人物,有抱到贪婪的人物,也没有抱到疑虑的人物,只是抱到了一个空气,这就是它的本质。
原来我们一直想避开它,可因此却强大了它自己。原来我们一直在喂养它,让它延续下去,又强大了它自己。习气、思维、焦虑,原来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去细化它,好让我们心里找一个舒服点分析这些事情,可是我们一直以来做的一些事做的一切努力的这个情绪,当我们真的只是面对它的时候,这位心,它成为了如我们拥抱天空一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没有留下任何它的特征。
我们必须要去做,为什么说直指心性?我们要去做,而不是明白就可以了;必须要做,要学会拥抱。要做什么呢?就是不管我们一天当中有多少情绪烦恼,我们就是要拥抱它。不管我们有多少情绪思维,我们要知道它就是心,它就是意念,它就是思维。我们只是换了一种对待它的方式而已,那就是我们直接去看它。
这个看是怎么看呢?没有别人在看它,是心在看它。不然这里面会有很多误解,认为是有谁在看它或者什么?
没有人在看它,它说自觉自知,这个心叫自觉自知——自己能感觉自己、自己能知道自己,没有另外的人知道,没有另外一个心去感知。自觉自知这个心,就好比灯光和灯一样,就好比蜡烛和蜡烛的火苗一样,自己照亮了自己。没有谁把那个火苗或者蜡烛照给我们,都不是,它自己照亮自己。因此这叫自觉自知之心,
当中我们感受拥抱的当下,自觉自知之心拥抱任何情绪、意识、思维的当下,在当下的感受当中安住,我们才会问见心了没有?
以后问候方式就变了,原来都说吃了吗?现在是说见心了吗?遇到人都说见心了吗?因此我们对外在的影响少了很多,我们的这个空间会大很多,然后这里面的光明普照有情众生,是一种大心,这里面具备着大慈、大悲、大心,具备着大智、大悲、大心。它就是大智慧,因为它是自觉自知之心,见了、拥抱了自己,而感受到当下的本空本净,因此这就是大智慧。
它这种大智慧是普照一切万有色相,这叫妙智光芒。它不拒绝色相,因此称为普照。它能普照、能观照色相,它可以观照你,可以说“你好,前几天见过你”。它不会说“我不知道,我没见过、不认识,我在空的里面。” 那叫绝对空,叫断空,它永远不会起到佛慈悲的作用。如果连母亲都不认识,连朋友都不认识了,那他能起什么作用?这叫包装过了头,修法包装过了头,它就会变成我不认识、我不知道。因为我们对空性的误解,认为空性应该是这样,认为自己打坐一会儿,觉得很有境界,就“我不认识你,我没见过,不记得”了,不是这样的。
它说“我仍然能听、能看、能感受,然后平等无私地普照一切有情,广利一切有情众生”,这就是它的大心。因此它超越了小乘或者大乘这样的界限。
第五个传承如来以光和太阳方式去比喻。他说我们可以回归任何意识,任何意识都可以回归。就好比光可以回归太阳一样,任何意识的本质就是心性的本质,是没有差别的,光和太阳本身的光芒和到我们地球上的光和太阳本身的光芒是没有差别的。
返本还原,我们只是停止一切的造作就可以了,我们停止一切喂养就可以了,停止一切自我的成见就已经很好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拥抱,在停止一切的时候,做一个对任何意识的拥抱。而感受当下,这里面即有大智,又有大慈,还含有大心。
因此今天就讲到第五位如来的这种传承给我们示现了什么,想给我们表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