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资粮
上周我们讲的是大圆满的见地。就是要知道我要履行什么,知道我要达到什么?可是到达的时候我要做什么呢?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意念的处理,这个处理方式不是拒绝,也不是要去掉它。任何一种细微的意识——烦恼、焦虑、痛苦,我们不把它当成是不好的,这就是大圆满的特点。不是要去掉它,不在于取舍、舍弃。
因此任何细微的可以意念到这些非常粗略,强大的意识时,我们就一点点从细微的意识开始训练融化它。不拒绝不舍弃,而是要把一切意识融化在本初中,融化在大圆满中。在我们有所稍微熟悉的这个见地上,融化在这个点上,回归在这个点上。本初的这种见地,空明不二的自然智,这些都只是不同的名称,其实指的就是同一个见地。
任何一种意识都可以回归它。为什么呢?因为任何细微的意识到粗广的意识、烦恼,每一个意识本质无非都是空明不二,原始的本质。只是我们俱生无明,长期以来不断地跟它配合而形成了非常强大的意识。我们无法拒绝这强大的意识,在长时间的不断培养下,我们轮回,我们继续延续,直至传宗接代。我们传宗接代似地延续着烦恼和意识流。可是他们的本质在大圆满里面被赤裸裸地揭发:每一个意识的本质无非就是原始本真。那我们还需要去拒绝它们吗?我们还需要去排斥它们吗?好比我们渴望喝茶而不想要茶叶一样,烦恼和意识流如同茶叶一样。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它本自具备茶香,本自具备可以饮用的茶元素,我们就不会想要去掉它,而是只要做到第二步——融合。
我们要经常训练将它融合,融合在那种稍许的当下。在融合的当下我们会感受每一个意识背后融化的当下。在空明不二,原始本真状态中的时候,我们不做任何造作的安坐在当下,那才是真正的禅坐,才是真正的打坐,才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直不断提到的所谓的禅!如果我们真的能在任何一个禅坐中抓住这个间隙,能安坐当下的状态,并且慢慢对它越加熟悉、熟练的时候,这才叫禅!
它可以用在任何的地方,当我们慢慢地对它熟悉以后,我们的某一个情绪反映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回忆起这种教法。对教法的训练程度,决定我可以当下融化这个意识。当下感觉到嫉妒时,我们就可以融化它;当下感觉傲慢时,我们也可以融化它。我们不需要去拒绝意识情绪,也不需要去排斥意识情绪。当愤怒出来的时候不排斥愤怒,我们不需要找另外一种方法去对质它。而是让它融化,让它展现它本来的面目——原始本性,这就是大圆满就地取材的一种揭开原始赤裸裸自然智慧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说大圆满不同呢?它不象其它中观或者别的方式说的一样,给它做一个定义。说这是空,这是怎么样的,这是一个不依赖于任何的某一种空。永远我们都会有一个定义,因此我要住在定义上面。我就住在离八边的境界上,我们必须要给它起名字,用意识强加于它,然后我们去品尝它,强加品尝后我们再次确定它,定义它。
而大圆满教法的不同在于,我们熟悉这些以后,我们要慢慢撤掉对它的定义。为什么说要融入呢?就是在融入的时候,我们慢慢撤掉对它的任何概念性,我们只是建立起对它的正确见地就可以了。所以说第二步是融入,而不是不断的对它进行定义、不断的给它加以设计。一点点的融合,哪怕是你的设计、你对它的定义、概念进来的时候,我们都不需要去排斥它。让定义也融合在里面,让我们对它进行测量是否准确的这个意识也融合在里面。凡是意识可以融合在当下,融化在当下。
因此它可以把工具和这一切融合,它的盘子也是西瓜,勺子也是西瓜,都可以吃。不需要说里面的食物才是西瓜,它告诉我们盘子、食物没有分别。而我们通常的习惯性认为,只有盘子里面盛出来的食物才可以食用。可是最后它告诉你这都是食物,都可以吃。
这是个类似的比喻。对于大圆满来讲,建立起大圆满的见地以后,建立者也是本性,它的本质也是本性,任何时候产生对它的定义或者对它产生的意识,去看它的路线的时候,存不存在、标不标准、是不是最好的、是不是符合我们所谓的这些定义的任何意识启动的时候,就好比像工具一样,工具也可以融化在当下。大圆满的奥秘就是在这个地方,都可以吃都可以用,没有一个是可以去掉的、是需要去掉的。因此生活中的一切情绪概念,制造出的一切焦虑意识都可以当下融入在宽阔原始纯净的本性中,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安住。
融合是刹那间的感悟,如果你要实现这个见地,可是却没有长时间安住在这个点上,它只会变成我们对它的认识。我们的愤怒仍然在那儿,我们的贪婪仍然在那儿,我们的傲慢仍然在那儿,我们的情绪反应、患得患失、恐惧、焦虑仍然在那儿。它们不会管你每天卖力地争取到多少物质,争取到多高的权利与资源。不管你拥有多少,它们都毫不客气地侵犯着我们。因此我们自己对自己建立起一条正确的修行、安住的路,这样的一种信念是非常重要的。
见地、融入、安住它们三者之间不是不一样的,只是为了让我们有步骤性地认识,而讲授了这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其实讲的是同一个点:怎样让每一个意识化为这个见地,每一滴水融入大海。其实都是水,大海的水也是水,下雨的雨点也是水,他们远古以来本自就是这样。而我们没有去感受和体会过,因此我必须先要给大家讲一下本自是怎样的状态。因此要说雨点要融入大海。从理论上和一种比喻观点上,我们会觉得本身就是这样的,可是很遗憾,我们一直都没有意识到,没有去训练过。
最后我们不能坦然地住在当下,我们会有很多的造作。大海里想找到那个雨点,只能是徒劳无功、造作的。有可能千年以来那个雨点已经融为大海合而为一,并且就在我们游荡的当下,就在我们游荡的周围。可是我们不曾发现过,还是在寻找,我们卖力地在佛法中游荡。我们修行,我们很卖力地虔诚地在修行。可是因为我们的造作,造作加造作,我们在汪洋的大海里游荡,就是要找寻那个雨滴。
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甘心!因此踏踏实实地安住在稍许的,哪怕是一丁点的时间里,也要安住在当下是极为重要的——不要造作,不要有意识波动。
这样的时候,我们才对见地的核心、方法越来越熟悉。这个征兆是什么呢?人会变得越来越柔和。你不用问那个人达到什么境界,达到什么境界你就看看他的情绪状态就知道了。好比我们把修行比作治疗疾病。情绪上没有产生治疗,肚子还疼,说明还没有治愈。你还需要问我吗?问:“师父,吃了很多年药,您觉得我修行怎么样?”那你肚子还疼不疼啊?疼,就是还没治好。不用明明肚子还在疼,却问别人我这病治疗的怎么样。
因此很简单,修行好不好,我们就看他肚子疼不疼。不在于你吃了多少年,吃了多少药,而在于你肚痛的现象有没有稍许的缓解,不像原来那么疼了。不用问别人,自己最清楚。如果有好转那就是修行真的起到了一点点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针对这个不断干扰我们的这个情绪,让它不断的融化,不断的融化……这样才会实实在在地产生效果。
上节课我们讲到大圆满教法的根源。我们讲到任何教法的时候都必须讲到它的根源,因为那是历经了几千年,是先驱们的实践。就因为有这种根源历史,有这样实现的道路和这样的一个次第,才能让我们感觉到修行是可行的。它不是我们给大家的一个特别的概念。不是一提到修习大圆满就像是给我们颁发了一个红头文件,有了它就感觉很牛气。
大圆满的教法必须是具有传统性、历史性的,有先驱的足迹,我们才可以去追随这个足迹。就好比把精神的世界比作一个非常大的荒漠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先驱穿越过荒漠并走出来,那谁也不会有勇气想去穿越这个荒漠。传承是什么?传承就是先驱们走过的路,穿越广阔荒漠当中的一条路。路是被人走着走着踩出来的,传承也是被这些先驱们踩出来的。
因此前面课程里讲述九位如来的传承,就是在一一讲授着大圆满的见地,以及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让我们去了解。生怕我们在了解的过程中产生很多误区,掺杂很多固有的概念,就因此我们必须要讲清楚。
大家一定要经常地看,多看几遍,这样才能真的去明白,才能真的去确定下来这个见地。不然的话,你看我们这些轮回习气深厚的众生。不要说教法、真理,连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我们永远听到的都是自己的声音。面对面的一个在说,一个在听,可是他竟然听到的只是自己想听的。他听到的还是他,还是自我。本能的我们还是习惯走老路,习惯走那个走不通的路,我们经常可以感觉到人和人没办法沟通,没办法交流,其实并不是不能沟通不能交流,只是互相怎么说破了嘴,对方听到的还是自我,我们说的任何东西都是辅助我们的自我,巩固我们的自我,加强我们的自我而已。
这是精神上最大的障碍,不管什么样的精神训练和修行,最终它变成了巩固自我的帮凶。自我变得比蟑螂还厉害还顽固,最后用什么药都没有用,这一切都只是让它变得更加强大而已。
因此最可怕的就是我们的精神训练,和修行也变成了巩固自我的方式。乃至以九种方式去讲见地的时候,我们误以为九种说的是九个不同的见地。为了让我们在自我修行、精神软化的过程中不被钙化,自我不会变得越来越强硬、越来越强硬……因此跟大家说明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给大家讲述一下二十四位虹化大师的经历与传承。
【第一:九如来传承】
【第二:表示传承】表示传承有五位成就者。表示传承的传承源头是化身佛辛饶如来。
辛饶如来把教法传承给第一位成就者:天——勇斯达巴。天——勇斯达巴具备了如蔚蓝天空般广阔的境界。共成就:可以如鸟一般自由地飞翔,连吐出来的口水吐沫落在地面上也能变成花朵。不共成就:达到智慧和方便无二得成就。
第二位成就者:龙——把囊。龙——把囊具备本初不变的境界。共成就:可以自由地在水中行走,给龙族讲法。不共成就:自身发出无量的光芒得成就。
第三位成就者:赤德桑布上师。赤德桑布上师具备自然离戏的境界。共成就:可降花雨,用禅修的定力融化邪见。不共成就:身体无漏得成就。
第四位成就者:巴囊久布上师。巴囊久布上师具备安住于无分别空性、无分别平等住的境界。共成就:可以使天龙提供食物和助缘,以及降服妖魔。不共成就:达到自身的智慧与原始如来无二得成就。
第五位成就者:赤秀加瓦上师。赤秀加瓦上师具有使一切万象视为本性能量的境界。共成就:以禅定为食,不需人间食物。不共成就:空显无二得成就。这五位成就者对自身的生死、寿命均可自己掌控。
【第三持明传承】持明传承有六位成就者。
第一位成就者:冉桑桑珠上师。冉桑桑珠上师具有清静无云如虚空般的境界。共成就:可以使江河逆流,山石变为坐骑。不共成就:自身化为光芒得成就。
第二位成就者:达玛希绕上师。达玛希绕上师具备不动本界的境界。共成就:可以使土地、龙、妖成为眷属,拥有各种神变力量。不共成就:不留肉身在空中融散得成就。
第三位成就者:达玛波待上师。达玛波待上师具有法、报,化三身任运自在的境界。共成就:可以毁灭障碍,使剧毒变为圣药。不共成就:化为光芒得成就。
第四位成就者:象雄赤品上师。象雄赤品上师具有不忘总持的境界。共成就:眼神凝视可以治愈疾病,以禅定为食。不共成就:肉身如彩虹般消失而得成就。
第五位成就者:美也拉炯上师。美也拉炯上师住于不动的境界。共成就:可以使天妖降为眷属,去除众生的障碍。不共成就:光化肉身进入净土得成就。
第六位成就者:玛辛里桑上师。玛辛里桑上师具有完美清静本性感悟的境界。共成就:可以在干旱的荒漠中取水,在太阳的光线上挂起袈裟。不共成就:本尊无二得成就。
这六位持明上师在圆寂的时候,都没有留下肉身而自然化为光芒。
这些称之为大虹化。大虹化:首先是在他们的境界和感悟里面,看到一切万物都是粒子和原子的组合。这种粒子和原子的组合又被化为光的组合,这时会发现一切现象都是我们所谓梦幻泡影的各种组合的显现。当我们的意识、本性,熟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些被干扰的造作,才会不再受到干扰。当停止这一切干扰的时候,我们一直以来配合的这个世界,才会显现为梦幻泡影,它的这个合作对象才会开始瓦解。只有合作对象瓦解之后,一切才会没有办法独立真实的显现。
好比投影机的开关被关闭以后,它的屏幕就没有办法再显现画面一样。这些成就者、伟大的上师,因为他们对这个投影机似的轮回,有着不断的最细微的认识。他们接触过的每一位众生,都可以因此得到佛法的启发,甚至感到安详、喜悦。他们的每一句话都能触动到每一位众生,可以让他们慢慢的种下菩提的种子,让他们感受到和上师们一样的境界与光芒的连接。这些上师本身的成就和无二的慈悲、光芒的照耀,使当时的每一位众生都得到净化,使他们无需言语,就可以不断的传递给每一位众生这样的能量。最后自身可以把世界化为光,崭露世界原始最根本的启动状态。
【第四耳传承】耳传承有九位成就者。
第一位成就者:杰辛达拉上师。杰辛达拉上师具有无生灭的感悟境界。共成就:可以幻化无数身,骑着太阳的光芒环绕四周。不共成就:达到自在无生死而得成就。
第二位成就者:然桑雍仲上师。然桑雍仲上师具有实现自然智的境界。共成就:可以使无人的北方野牛成为坐骑并运输。不共成就:法性不动得成就。
第三位成就者:冉桑雍拼上师。冉桑雍拼上师具有感悟本性无修的境界。共成就:可以任意包裹大海,并将大山作为武器抛出。不共成就:无需次第而完全得成就。
第四位成就者:根巴顿珠上师。根巴顿珠上师具有空明无边的境界。共成就:具有天眼、他心通。不共成就:住于本初如来得成就。
第五位成就者:杰彭根培上师。杰彭根培上师具有感悟平等本性的境界。共成就:可以用滚烫的铁水四处淋溅,降服各种邪恶众生。不共成就:不动本性中得成就。
第六位成就者:杰彭根培的法子,给加上师。给加上师具有达到本性,实现本初圆满的境界。共成就:可以不被实有物体阻隔而自由穿梭。不共成就:利益自他众生圆满而得成就。
第七位成就者:象雄南甲上师。象雄南甲上师具有实现自性的境界。共成就:对气脉明点熟练自在。不共成就:感悟轮灭无二得成就。
第八位成就者:穆炯达布上师。穆炯达布上师具有远离执取、幻化的境界。共成就:身语意可以化现各种身。不共成就:不思议解脱得成就。
第九位成就者:或德钦布上师。或得钦布上师具有权威而广泛的知识境界。共成就:不忘总持,娴熟九乘。不共成就:无生死而长住利益众生得成就。
这九位耳传承上师,都是如来化身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具有慈悲、智慧,各种能量普照十方,切断轮回。他们是根本持明上师,在他们圆寂的时候,不留肉身用能量变化的方式入涅磐。
【第五是译师传承】译师传承共有四位成就者。
第一位成就者:敦棍者巴上师。敦棍者巴是一切如愿宝上师,感悟不二的见地得解脱。
第二位成就者:冉桑拼加上师。然桑拼加上师感悟空明不二,熟练而成就得解脱。
第三位成就者:格热萨嘎上师。格热萨嘎上师遍及一切平衡处,朴实而又衣衫蓝缕的状态中度过一生,最终得解脱。
第四位成就者:达瓦江才上师。达瓦江才上师法性圆满自在得解脱。
以上这二十四位虹化大师,具备各种不可思议的能量、各种共与不共成就。
为什么说共同成就呢?比如说“我可以天上飞,或者水里游。”这些各种各样的超自然力量,只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并不能决定、认为这样就可以达到解脱。称之为共成就说明这些是我们都可以成就的能力,不一定是修习佛法才可以成就。任何一种修习、一种教法、一种信仰,只要你训练到某一种层面的时候,都有可能达到共成就。在民间里也会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可以达到这样的共同成就,所以称之为共成就。共成就的这些征兆是各个地方都可以存在的,不是佛法的专利。
不共的成就:指的是完全得到净化而解脱——完全可以得到究竟的净化和解脱。内在情绪的净化,只有通过佛法、大圆满的教法才可以达到。因此称之为不共成就。
“哎!我想我怎么没具备这些共成就呢?这样我就不用坐车来了,弟子也不用辛苦去接我了。十点钟一到,我就准时坐在这儿给大家讲课了,讲完课我也不用跟着你们去吃饭,突然我就又没了。哎!多好啊,真是。”
这些上师具备了各式各样的共同成就,最终达到了不共——最根本的净化。他们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完全把我们的两种障碍——所知障、烦恼障完全根除。
烦恼障是一种很粗略的意识形态,所知障是什么呢?是根本。为什么会产生一个粗略的烦恼,明显的一个情绪?它肯定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固定自我的某一种观点和看法而决定的。烦恼障是可以去掉的,可是这种元素的根本是很难去掉的,好比玻璃表面的泥垢虽然容易去掉,可是细微的污垢是很难擦拭的。
根除所知障和烦恼障,继而完全达到智慧的真理——大圆满里所称之为的自然智。它不是从别人那里可以得到的,也不会是我们专门训练修行以后,有一天佛菩萨就会在高兴的时候突然赐给我们的。它是我们本自具备的解脱。
本初的、原始的一种本质——叫自然智。只有你发现它,对它熟悉了,只有你愿意放下一直以来习惯于控制着我们的这个意识和习惯,愿意放下习以为常的主体和客体的主客观念,才可以不被其所干扰。可是我们就是习惯于必须以某一种意识和确定来认识它,才认定可以达到自然智的境界。不时地确定它,就好比像狱卒和犯人一样,不时看一下检查一下——那只是我们长期以来对相对世界里面的一种思维行动方式而已。
我们认为在相对世界里面的一切思维行动方式,必须有一个对比的,相对的。好比我说话必须有人听,有人听了我才可以去反应等等,因此左右、上下、高低、好坏、善恶、美丑,一切都是在相对世界里,在相对的空间、相对的时代、相对的意识形态里而产生的一个社会通用的观点。而这一切只适用于一个范围内,不要说是绝对的真理,哪怕只是过了一个时代,过了短暂的几十年,原有的规定、范围、认识、观点、社会就已经有太多的变化了。时代的变化,一个架构范围的空间在变化,而人们只能走到那么一点,只能做一个阶段的工作。
所以我们不用抓着不放,认为绝对必须这样或是那样。当我们还是纠结着不放的时候,它其实已经过去了,它已经开始产生出新的观念,而我们的观念已经老了,你实现了它也没有任何意义。之后你不得不用尽一切办法,想尽一切办法来适应另外一种观念,看法。因此佛,菩萨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
一切只能用在当时的时间范围里面,其实它只是一次性的,虽然这比我们一次性的杯子、一次性的盘子要时间长一点,可是它还是一次性的,过了那个时间段它就会被淘汰。我们总是追着那些没谱的事儿跑,为它纠结、为它折腾,这就是无明。因此当我们再反过头来看的时候,那些曾经让我们纠结半天的事情,已经不再是什么事儿了,而我们又开始找寻新的纠结方案、新的纠结对象,又开始继续纠结折腾下去,直至找到另一个替代为止。
为什么叫无明?相对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叫相对和绝对?其实我们对相对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某一种认识上,你我自他、上下高低,只是一种知识性的相对,如果我们把它放在精神层面上,相对的只是仅仅在一个范畴里面才可以用——美与丑、好与坏等等。
为什么在某一个时代里面,会以胖为美呢?那个时代就这么认为的,如果现在瘦的人回到那个时代去的话,就太丑了。走过那个时代,你看现在每个人每天挂在嘴边上最多的就是“我要减肥!我得少吃!”这种观点又只能用在这个时代而已。因此我们也别太执著了,你看我也真不是刻意在减肥,不自觉的就变成这样了没办法。可是说不定过十年,观念又变了。谁知道还会产生什么样的观点呢?可能会觉得脸瘦好看,也可能会觉得方脸好看,还有可能觉得特大的脑门才算好看……这就说明观点其实只能用在一个时代。
现在我们没有人再怕别人说自己是地主了,大家更愿意表现出来——我家不止有一套房子,还有第二套、第三套;我们家的车是什么型的,共有几辆;我们家的保姆有几个,甚至我们还请了一个菲佣等等。这些代表经济实力的事儿必须说出来,生怕漏掉些什么没说的。可是再往前走四十年,你这么说那你就完了。我们一定只会说:我们家什么都没有,我家最穷了。因为在那个时代,穷人阶级是最好的,大家都已自己是穷人阶级而感到自豪。
社会的观点和很多东西就是这样的荒谬,可是我们每一次都认真纠结,特别虔诚。我们不是对法虔诚,对真理虔诚,而是对相对世界的认识观点非常虔诚。就像一个特别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一样的认真。
因此我们需要净化,因此这些上师的不共成就才是最重要的。虽然共成就是很吸引我们,可是不共成就才是实实在在的。他们得到了烦恼和所知障的根本种子,从种子根治得到净化,超出轮回地,达到了雍仲乘的最高境界。
这些上师不断地为众生做出贡献,寿命都非常长,并且显得极为年轻。
为什么?因为人的心态好就会显得长寿年轻,可是每天我们都在给自己的身体积累毒素,今天是愤怒,明天是纠结,然后又是什么?各式各样的糟心事儿,一闭上眼睛就是一大堆的不舒服。这一切就像是黑雾一样笼罩着我们,我们想要健康可是我们的内在充满了雾霾,那个雾霾就是五毒的雾霾。外在世界工业上的雾霾,内在世界五毒的雾霾,因此我们想要健康、长寿、并且要求年轻是很难的事情。如果我们真的想要达到上师们的状态,我们就必须让自己的内在得到净化。
最后我要给大家们讲讲二资粮:一、福报资粮;二、智慧资粮。还有什么才是资粮。
很多时候我们对资粮的认识,命运的认识都太模糊,甚至我们对命运和资粮的认识都会有些偏离和迷茫,当人们看见修行者拿着个大念珠时,就会被称之为迷信,一说信仰就觉得这人神道,拿着佛珠被认为不是时尚、时代的特征,就一定是一个不合群的人。因此我们一定要讲资粮——福报资粮和智慧资粮,这样我们才会知道佛法的修行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念诵?为什么我们一边要做形式上的磕头念诵,一边还要思考、提高精神境界?而这两者是要相互配合而不能是单独存在的。
资粮决定着我们现在的状态,我们按着我们固有的程序走下来,一个从来不曾改变自己,一个对自己没有做过任何训练过的人:怎么安排、怎么影响、怎么去反应、我可以做什么、我受到什么影响、我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按部就班地走下来,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命运,就是命中注定的一个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程序呢?那就是源自你的福报资粮——你的善行、你的善念、你善的行动、善的语言,决定着你这一世善的元素,这就是外在的福报的因。福报资粮是什么?之前的福报、智慧、所带来的一切外在的事物跟我们的合作——外在的声音、形象、物质、人际关系、环境、这所有的一切,我们同等的反映。
智慧资粮是什么?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态度谁来决定?就是智慧资粮来决定的。如果一个人的智慧资粮不够,他的负面情绪都会积累起来,千百次的在脑海里不断重复不舒服的景象,他不能控制这个精神机器,他必须要随着它继续思维下去,千百万次的重复这些不良现象以后,他注定变成一个充满仇恨、满肚怨气的人。我们对事物的反应,我们对很多事情的宽容度和容纳度。当一件事情出来以后,我们可以切断这些不断浮现在脑海中的念头,通过不断的训练,减少重复负面情绪画面的次数。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情绪,可是如果你能够多一点智慧,就会在情绪浮现几次以后,停止这样的重复,不再去纠结这些烦恼意识。说明他具有一定智慧资粮。
虽然我们不能决定昨天以前的事情,可是我们能决定今天以后的智慧与福报资粮。智慧资粮是反映智慧的一面,它是精神的一面。它与另外一个外在的物质和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万物的这个福报资粮与他们之间的配合、反应、工作,这种程序做好了就说明你有一定的智慧资粮,没做好就是缺少智慧资粮。缺少智慧资粮的反应就是容易产生愤怒、嫉妒、纠结等等的负面情绪,而导致福报资粮的流失。当然它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肯定也有福报资粮的意识对它的影响。它们两个互相影响而形成了我们的处境和我们的状态,
因此很多人会问我,命运能改变吗?能不能改变决定在于我们自己,只有我们想,才可以真的去改变。如果我们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固有的老方式继续走下去,我们是改变不了的。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程序,你不加以改变,这个程序就会继续下去,只有我们试着去改变,试着给它做一点点计划轨迹的变化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改变命运。
毫无疑问没有谁绑着我们的思想,绑着我们的手不让你去改变,让你免受干扰,都没有。只要我们够虔诚,只要我们对自己的信仰有足够的信念,只要我们对自己的传承有完全的认识与自信,我们就可以从一点点中开始改变,我们就可以从行动和语言中做起——与人为善、念真言、念诵经文、修加行。这些都是在给我们提供积累福报资粮的条件,而智慧资粮就是以跟它相配合的方式。
我对不舒服的事情原来会千百次地萦绕脑际,而现在我可以尽可能地去训练它,从此在出现事情时可以马上忆起这种教法,切断这个不断萦绕脑际的思维次数。因而尽可能地减少它的次数,尽可能地不让它继续下去。当我们不断地受到情绪、事情干扰的时候,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去对治它——念诵真言、观想佛与菩萨、观想上师,观想他们身体发出慈悲、智慧、能量的光芒。而我们那些正在沸腾的情绪也因此开始得到冷却,我们安住在那样的智慧、能量、光芒的照耀下,温暖下,我们可以让自己稍微地静下来……
你看这些都是办法,念真言,观想,光芒甘露的加持。我们也可以用禅定的方式,正如今天我们所讲的,当这个情绪正在上升的时候,我们用融化的方式,让它融合并回归本初。
佛法中有很多种的对质方法,可是这些方法我们从来没去总结过,我们只是听听而已,这边听一段,那边听一段,零零碎碎,象摆地摊一样把教法摆一大排,从不知道去整理一下,去使用它。只有我们不断地去训练,这些教法中的方法才可以使我们得到完全的根治,我们才可以得到完全的净化。教法是为无始以来所带来的轮回、带来的气息,以及正准备继续轮回的整个生命做出最正确有力的治疗。此时此刻身为暇满难得的人身,我们还可以听法,我们可以自我决定是否要在生活、工作中等等各个方面,给自己的灵魂真正一个释放和自由的机会。不要让我们在这个暇满难得的人生当中,仍然和其他的生命一样,给自己套上牢牢的枷锁,失去良好的训练机会。
每一个人都活着。一个是在枷锁当中活着,一个是在释放当中活着。是在纠结中还是在自在中,那是我们的选择。当然,我们可以给自己找很多很多理由说:不是我不愿意,是我没条件。如果我有条件我也愿意自在地活着。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如果你有条件,你也活不自在!如果哪天你能达到你所希望的条件状态,你也依然活不好。因为我们总在训练自己不让自己自在地活着,为什么叫身外之物呢?其实它跟你没关系,我们只是假设而已。
蚂蚁总是说:如果我有翅膀的话我肯定能象蝴蝶一样自在的飞翔。蝴蝶说:如果我有大象一样强大的鼻子我肯定可以拥有更多。而大象却说:如果我能拥有犀牛的角,我肯定可以更加厉害。你看,每一个生命看另外一个生命的时候都很自卑。蚂蚁很自卑,蝴蝶很自卑,大象也很自卑。你找不到一个真正认为自己行的人。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万一不小心蚂蚁变成了蝴蝶,注定它也会不开心,万一不小心蝴蝶变成了大象,而大象的头上真的长出犀牛角,它们还是会不高兴。因为它们还是会羡慕别人,幻想成为别人才可以更好。因此我们也是如此,干吗不让自己开心一点,活在当下呢?
祝大家能经常想起我们的教法,想起佛法中给予我们的这种认识。
好,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