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如何依靠上师

用五种心态依靠上师:

1、要得到无与伦比的菩萨果,直接的来源就是上师,上师是佛陀的化身和代表。

2、可以承受上师给予的一切安排,无论多么痛苦,而且不认为有功劳。

3、任何方式的批评和对待,都不能怨恨和愤怒。

4、多长时间的跟随也不能厌倦。

5、我们的行为不能违背上师的教法,就象大臣对国王一样。

  一定要长时间地依靠上师,就像婴儿在能自主之前不能离开母亲一样。要把上师深奥的法挖掘出来,让他的行为影响自己,净化对上师的怀疑。在亲近上师的过程中无论上师布置什么工作也不能感到痛苦和厌倦,再难的工作也要尽力去做,这样可以加强我们的恭敬心。一定要认识到上师就是佛陀。

  这种亲近是有意义的,可以使上师的教法、行为方式、见解、加持溶入我们的相续,很完整地接纳过来,就像“嚓嚓”(嚓嚓是藏语,指用模具铸造复制成的佛像佛塔等)一样,比喻我们要成为上师的复制品。

  《经部》云:我的弟子变成和我一样,也具备了我一样的尊旨。

  杰尊当巴亲近上师千布时非常善巧。本教有六大世袭:珠、叙、芭、梅乌、辛和琼。我是琼世袭,是普贤王如来转世在世间,一直转世到现在。其它五个是无量光佛等等的转世,这是有经文记载的。)杰尊当巴上师跟随“珠”“叙”两个世袭的上师学法,在昂多(地名)学辩论。可他反省自己:两位上师住持寺庙讲经说法,而我只是学辩论不够,不易得的人身只学了辩论的词语太浪费了,没有必要像住持一样,样样学精通,我必须走向菩提果的捷径,所以必须有取舍,从而做一个实修的出家人。于是他去了西藏中部叫“日”的地方出家,在那开始实修而成就。

  许云凌步上师亲近喇嘛辛堪布,当许云凌步听到喇嘛辛的名字就有了非常强的恭敬心,去到了“真坦”的地方(在西藏下部)见上师。上师要考验他是不是具格的弟子,没有让他进门。春天让他到田间背肥料,夏天去除草,秋天去收获,冬天去拔荆棘背回来。那地方有个草坝,每次走到这儿他会休息一下,这个地方的地名现在叫“上师休息的地方”。他自己在喇嘛辛的门外建了个棚子,总在往下滴水,里面都是泥巴,很长时间这样艰苦的劳作上师也没有给他讲法。有一天他终于伤心地哭了,现在那个地方的地名叫“上师哭泣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的考验呢?是为了在这过程中使学佛的人得到净化,对自己的相续有一个反省,同时这也是消除业障的方法。像噶举派中的米拉日巴,他的上师马尔巴也是让他削石头建塔,建好说不行,拆了重建。每个上师都有不同的方法消除弟子的业障,这样的例子在本教中很多。业障消除之后,佛法才能溶进去。

  穆嘉瓦上师依靠敬同堪布。穆嘉瓦前半生都在放羊,什么也不懂是文盲。一天一只母羊被狼叼了,看着母羊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穆嘉瓦突然产生了强大的无常心。于是去“巴勾”地方找到敬同上师,为上师劳作七年建石头房子,一天他的背受伤了,心里很伤感,流泪了。这时候敬同上师化身在光环中出现在他前方的天空,说:“孩子,不要痛苦,抬起头来,以前让你背石头因为你有前世的业障要消除,从现在起你将产生真正的见解。”上师消失在天空中。后来上师传法给他,两年一个月他便得到了菩提果。七年时他虽然哭了,但没有产生瞬间对上师怨恨和后悔,依然按上师的要求在做。

  供养上师、使上师产生好的印象,有三种方式:

  最好的是用智慧去亲近供养,使上师认同;

  中等的是用行为,恭敬而友善的行为去亲近上师,使上师认同;

  最后是财供养,使上师认同。

  上师传的任何法门,都要精进修行;

  上师传的任何戒,都要严守;

  上师安排的生活要接受;

  上师传法的方式要认同。

  总之,不能产生厌倦。这是恭敬上师最好的方法,会自然得到上师的加持。不然只是给上师一些财供养,就认为会成为受重视的弟子,这不是恭敬和虔诚。

  末法时代的人总希望从上师那儿得到帮助,而自己却在继续作恶业,这是不如法的。这些恶业只能自己承受。其实真正的加持就是恭敬地跟从上师、接受上师的教法、认识善恶、最终走上成就的道路。像现在,给上师一些财物请求加持和帮助,然后就认为有了保护伞,干什么都无所畏惧了。其实这样上师也拉不住你,没法给你加持。

  最主要的是学上师的正知正法,这是最大的加持。解脱的路指给你,走不走在你自己,如法修持最重要。

  我们一直在讲如何恭敬上师,比如上师从座位上站起来弟子也不能坐着;上师走路时弟子不能踩到他的影子;不能走在前面背对着上师;不能走上师的右边,要在左边靠后的地方走;想法要如实和上师讲,听上师的解决方法。如理如法地去亲近上师可以得到正法的加持和正面的结果。如果不如法地亲近上师可能得到恶业;如果去谈论或讥讽上师的身体我们会生在魔道;如果去笑谈上师的法会生聋哑;如果不能依教奉行,使上师受到不良影响,会生在地狱多劫不出。

  为了修福报资粮,我们要供养。要用我们看到的和可以想像到的一切美好东西去供养。比如鲜花、美丽的景色都可以,凡是我们想到的一切都可以,只要是真诚的。所以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供养和布施是福报资粮。大多数人认为的供养是财物供养,其实每个人的财物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天都去供养财物,可大自然的一切是无限的。人们都在误解:要和上师学法没有财力是不行的,无法亲近也无法学佛。修福报资粮有不同的方式,主要思想要诚恳。你在逛街的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不必买下来就可以成为供养。你在逛公园的时候,路边的花也可以成为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