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保持清净景象

  把上师看成佛陀的思想要成为时刻不离的想法,要感恩。为什么不断地讲恭敬和感恩,在藏传佛教里这非常重要。为什么说末法众生难度化了?因为经历过无数的过去佛我们没有去皈依;现在的阿弥陀佛和释迦佛都曾三转法轮,几乎要度空这世界,可我们依旧没有因缘得到佛法的甘露——我们不是法器;这以后解脱的高僧、大德、菩萨往生的也很多,本教有八十位成就者,他们都在这世界生活过,我们也没有去亲近他们、听他们的法。所以在这轮回的苦海中一直到了末法的时候。

现在有机会遇到了上师,并得到了加持和教诲。即使我们见到了真正的佛陀也只是讲同样的法,如果我们能把这法修成,末法众生也可以一世成佛。这一切你现在都具备了。就像有人从敌人那把你救回来、给你疗伤、又给你衣食,你会把他当恩人。那么把我们从轮回中救出来的上师,是不是恩人呢?把整个世界变成金子供养上师,也是九牛一毛的报答,恒河一沙。

  上师虽然依人身应化在世,可他是三世一切佛的凝聚,为了度化末法众生是佛的再来。要学大乘道,这要有上师。

  如果你发现上师有不如法的行为,那也只是度化众生的方法也说不定。

  以前在乌金国(过去印度的一个小国),有一位叫掌松迦瓦的人在修报身白光佛,有一天有一珠光宝气的女人问他在修什么,他说我在修白光佛。女人说,你要去印度阳巴金的一个寺庙,有位辛?亚达不若上师是白光佛的化身,那里更容易修成。于是修行人就去了,并找到了上师,却发现上师正用黑咒和毒药杀人。他想这上师是外道,我被那女子骗了。上师问他来干什么,他说我原本是有事来的,可现在我改变主意了。上师问,那你现在有什么愿望。他说回家。于是上师让他蒙上了眼睛,打一响指,修行人便到家了,这才发觉误解了上师。他很后悔,于是派一个无畏的小僧人带上黄金去上师处学法。上师说,你们看到的只是我为了度众生的显现,其实每一个众生都是毫发无伤。从此他无论看到上师什么表现,都不去怀疑,他也从疑惑的苦恼中解脱了出来。

  其实你眼中上师的缺点,就是你思想认识上的缺点,这就是上师用自己的行为让你认清自己思想的方法,在给你讲法。其实外在并不重要,上师就是你的心,让你清楚那只是你的认识,并不是外在真实如此的存在,这是上师给你的加持。这一切的看法都是外在影响塑造的,我们的内心原本不存在这一切。它是空无我的,它是不生不灭的,不是创造出来的。如果我们不能察觉外在的一切缺点是我们思想的反应,就见不到思想的本质,不能真正地清净。

  以前也是乌金国,有一叫辛?拉日巴的人在修一位本尊,突然空中传来声音:“在象雄本日你所修的本尊化身为上师在那儿。”他遵从启示找到了上师,却看到一位老人趋赶着两匹干枯的马在耕地,还用荆条打马,而且毫无怜悯心地打死马背上的小虫,并且让他老母亲在前面拉马。他想菩萨的转世怎么可能在积恶业呢?上师问他来干什么,并让他先到山上的家里等等。过一会上师回家来,把其中一匹瘦马杀了,炖给他吃,辛?拉日巴恶心得吃不下。第二天,上师把剥下的马皮披在吃剩下的骨头上,马又站起来去耕地了。他才认定这是真上师,要求传法和加持。于是去到佛堂上师读出两个种子字:“呸,咋”。“呸”是使空无,“咋”是空无的幻化。这时候有许多喜悦本尊出现在天空中,上师问:“你想要我的加持,还是要本尊的加持?”他说:“我要本尊的加持。”于是上师用“哄”的声音把所有的本尊收到了胸前,他得不到加持了。上师说:“你的意念非常粗,成佛还难。你的意念是有业力的,我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净化你,你都不明白。首先要去除无明,无明就是不让你产生明鉴。”后来他发现上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他的境界产生的,他自己思想的问题。

  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会现身在不同地方、显现不同的形象,也许很贫穷,也许是屠夫,生命的形式和表现的行为没有常规,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看上师的表现。我们的修行是自己内心的事,不要被外在的表象产生反面的影响。

  这和判断寻找具格的上师并不冲突,按标准找到具格上师依然是重要的。在没有找到上师之前认为所有上师都是好的,那是愚昧。

  我们现在讲的是,“外在”是锻炼我们的很好方式。我们有没有因缘遇到故事里的上师很难讲,但无疑外在的一切都是在锻炼和考验我们的境界。外在好与坏、美与丑,这些相对的东西都是你内心意念的产物,千万不要执着这些。不然陷进去永远也不能明白思想的本质。如果不受外在的影响就是解脱。

  不然很多人误解:前后矛盾了,先说去找具格上师,又说什么都是好的。其实这是两回事。首先按照条件寻找具格上师,有了具格的上师,就应该毫不怀疑、毫不犹豫地修持、锻炼自己。外在的一切都不是独立的,不具有本性的存在,否则的话每个人对它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一切就是那样存在的,你为什么要厌恶呢?为什么不产生慈悲呢?一切都是你的感受。一切有它存在的权力,而你只有权力决定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产生慈悲是一种选择。如果你产生愤怒和怨恨,那你也有权力否定它们的存在。所以明智的方法是去了解和理解它,不让自己恐惧痛苦。但如果麻木得没有反映也是不对的,要接受和理解。麻木是愚痴,我们要明白。这要到大圆满才能讲明白。

  就像前面讲的,上师和本尊本来是一体,可是他分别了,要本尊的加持而不要上师的加持,那不是上师不愿加持他,而是无法加持他。他这个容器还不受法,弟子是不是法器很重要。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意念所创造,而不是本来面目。

  上面我们讲过了如何寻找上师,无偏见地寻找上师。这里讲的是密法寻找上师的方法,就是我已经决定了认谁做上师,比如听到他的名字便升起虔诚心,按这样的缘分去寻找。前面讲过如何观察上师,现在是第二步。这种方法是将思想所造成的分别障、不清净的思想抛弃,完全用自身的力量战胜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习气,把周围的环境想象成清净的,把上师“不良好”的行为也认为是清净的。比如前面讲到的上师在瘦马的身上抽荆棘,让老母亲在前面耕地,后来还把马杀了吃。如果按他的行为观察,我们不可能产生恭敬和虔诚。其实这些是在讲我们不要向外寻找问题,问题出现的时候要向内观察我们的相续,我们自身。在外面永远找不到真实可靠不变的世界,如果要找到只能往内看。即使观察一百年,在外面也找不到有意义的东西,还是要看自心。如果我们的本质源泉是清净的,外在将不重要;如果自心是不清净的,外在多美好,即使到了极乐世界,那你看到的外在也有很多不理想、很多烦恼、很多不能想象的,极乐世界对你也不是乐土。

  这里讲到内在意念的重要性,而不是外在的重要性。可很多人又误解了:不管上师如何我们都要认为是好的。如果我们这样讲非常多的人不能接受,特别是现代人。凭什么呢?明明发现他不对为什么还要接受他呢?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这些经典所讲的真实意义——要向内看。不然就糊涂了,开始讲到观察上师,后来好像又不用观察了,无论上师怎么样我们都要认为是好的。其实这是第一个境界,前面讲要谨慎地观察上师、依靠上师,现在讲的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主要修行的是内心。观察是一部分,但不断地向外观察永远也看不到正确的答案。这是用智慧和方便的法门在提醒我们不要过于关注外在。

  我们还是反过来看:找到一位适当的上师,我认为可以的时候听闻他的佛法。这以后要向内看,不要再观察,不要再追逐细节,不要钻了牛角尖。我们有一个目标在东面,但不一定要一直向东走,我们还是要迂回,主要是达到目的地,不要因为目标在东面就拿着指南针绝对地向东走不拐弯。

  很多上师最后对弟子说:“看来你的意念太重了,不能证菩提。”这里的粗重意念是受思想情绪影响的,这意念是来自外界的影响所形成的,而不是本质的产生。我们每天的意念都是外界影响的结果,所以每一个遇到这样问题的上师都说:“你意念太重不能成佛。”所以上师的一切不良好行为都是弟子的认识。这所指的不仅仅是上师,上师只是个代言人,其实说的是外在的一切。我们所认为好的或不好的、认为修行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让我们闷闷不乐或沾沾自喜的,一刹那都过去了,这都是自心的问题,而不是外在本质的存在。如果发现了这一切是自心的问题、是一种心态,当下就可以解开烦恼、解脱怀疑,这就可以成就菩提道果。

  很多时候佛菩萨为度化众生,在行为上是没有定法的,不一定要出生在名门望族、不一定是严守戒律的、不一定是出家相、也可能会在屠宰场工作。社会各个角落中都有佛菩萨存在,所以不要轻易对人下定论,因为他们在用不同的方式解脱众生,用不同的方式让众生理解认识外在。如果社会变得很单一,也许我们就没有解脱的机会了。如果南瞻部洲的众生不是具足五毒,那也不能产生五智,也不会有密法对五毒的转化。

  显法是远离,不沾五毒;密法是转变,将五毒变成五智,就像以五毒为原料制药一样,以毒攻毒是一剂良药;大圆满法是不去操这个心,不去恐惧,也没有必要变来变去,只要本自清净。所以不要认为活佛、上师、佛、菩萨一定是什么样的显现,不要执着于某一个方面。因为如果你能正确理解这世界,其实都是锻炼我们的老师,不要把任何东西看成不好,一切都是圆满的,这一切是相对存在的。不要认为所有的佛菩萨都会在寺庙里、五毒俱全的众生都在声色场所作恶。不要执着于某一方面,这一切是在锻炼我们。不然佛菩萨入世有什么意义呢?只是来度化特定的几个人,或是杀一些牛羊把它们度走就回去了,那佛菩萨不是很自私吗?他们为什么要出现在社会的不同阶层呢?为什么扮演不同的角色呢?都是在锻炼我们,如果我们认识到每一个角落里都是佛菩萨。我们没有必要用粗略的意念去分析谁是佛菩萨谁不是。如果恰当地利用,众生都是佛菩萨都是上师,利用不好也都是烦恼的来源。为了度化不同众生他们要扮演正面和反面的角色,所以看到任何的外在,包括上师的表现我们没有必要下结论,只当作对自己的度化。

  把一切变成老师而不是烦恼。最后的结论就是要净化自己、再净化自己。

  虽然社会上存在很多问题,假的上师在敛财在讲不正确的法,可对我们来说,没有必要下定义,要净化自身。这就是密法——不去烦恼,无论外在如何,保持自心清净就可以。这并不容易,要不断地锻炼自己不被外在的问题干扰,要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不要封闭自己。

  如果对社会的每一个问题去认识、分析、烦恼,而社会的问题是无尽的。你每天都在为自己懊恼、每天为这社会灰心愤怒,把一生的时间花在这上面,又如何呢?还不如把自己修出来,每天叹气有什么用。

  就像我的一个弟子,她的女儿非常不争气,在北京不到一个月换一个学校,总被开除,因为不学习、逃学见不到人。这母亲实在没办法,担心得头发都脱了。我说你为女儿叹气没有用,世界就是这样的,每个人命运不同,比你女儿更差的儿女也存在。当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问题是最不幸的,因为对自己太重视了。就像头痛和牙痛的人,头痛的说什么病不好非要是头痛,牙痛的人说头痛算什么牙痛才难受呢。所以这位母亲当然会非常难过。可是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都不可能是自己理想的那样,我们只能去努力,但不能自己垮掉,我们要做的是面对现实。这母亲也慢慢对佛法产生了认识,最后是她自己改变了,女儿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她能正常面对女儿了,所以在她看来女儿也变了。

  所以我们只有使自己改变,才能改变这社会。一天到晚叹气这社会太黑暗了、现代人不能相信??,这种态度于事无补。只有转过头来改变自己,改变对社会的态度,用开放的心去面对,而不能封闭自己。不然你只能在唉声叹气中度过宝贵的人生。

  如果自性不清净,即使面对真实的佛菩萨也不会认为他是伟大的上师。

  以前有位叫屯丁的瑜伽士,听人说印度乌金国有位很好的修行者得到解脱,于是他带上几个不同的护身符和一个银碗去寻找。到了乌金国打听谁是解脱者,人们指给他。他只看到在破庙的门口有几个醉汉一样东倒西歪的长发人,肮脏不堪。他想这些游手好闲的人自认为在修行,怎么可能成就,于是上路回家。在路上有人问,据说的成就者在哪儿呢?他说:“不要找了,那些所谓成就者是假的。”另一个问你如何知道是假的,他反问:“你怎么知道是真的。”那人说我有天眼可以看到。于是他让那人猜自己包里有什么东西。那人果然说对了有几个什么样的护身符和一只银碗。他想看来这人也是个成就者,于是向他请法。那人说:“看来你的自性不清净,你要学会使自己的自性完全清净,才能成就佛果。”从此他随时随地反省自己:环境的本质是清净的,这一切是我的认识。后来屯丁也成就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