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格上师应具备的品格

  作为具格上师的根本标准是——上师作为强大的助缘他能成就弟子的善因还是成就弟子的恶因。

  有这样一个故事:佛陀有一位女儿新赞尼琼,生活在佛陀身边每天都在行善。佛的敌人恰巴,一直和佛陀作对,用尽种种办法都未能取胜,最后用诱惑的方法把新赞尼琼带走了。而新赞尼琼生活在恰巴身边竟也开始作恶。

  就象新赞尼琼一样,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当中都存在善因和恶因两颗种子。遇到善缘,善因就会发芽成熟;遇到恶缘,恶因就会发芽成熟。我们不能单纯的说某人是好人或坏人,要看他遇到什么样的缘分。我们看到社会上所谓的恶人,其实就是他身边的种种助缘不能让他善良的一面发挥出来,他的朋友、家人给他的都是反面的影响,所以使他心中的恶因成长顺利,强大。这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社会,家庭的爱心呢?因为在爱心中成长的孩子,他的情感、行为就会比较善良。就连佛陀的女儿都不能抗拒恶缘下的恶因成长,那我们更无能为力了。

  这更说明具格的上师非常重要,我们遇到了善或恶的上师,我们就会成熟善因或恶因,我们的相续当中就会产生善的思想或恶的思想。


具格上师的基本条件:

  作为具格的上师,首先应具备一些最基本的条件:

1. 从根本上师一直到他的传承是不间断的,这能保证他具备加持力;

2. 上师必须深入了解各个法门和教法,上师的讲法可以净化我们,这样才能使弟子对佛法有正确的见解;

3. 上师讲法思路清晰,词语和内容都是无障碍的,每一句话都是确定有把握的,而不是含糊其词;

4. 能够把正确的教诲讲出来,引导不清净的听者走上菩萨道;

5. 他可以平等不二地加持一切众生,并且加持力是稳定的;

6. 上师为了度化众生而精进修行,从不放弃或用懈怠的态度对待任何一个弟子。


具格上师应具备的必要品性:

  具格上师除了应具备以上基本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的品性:

1. 对自我的见解不加执着,而是悟入空性的境界;

  有些上师对自己的见解和教法是很执着的,这等于没有悟到空性,还是一个带着金手铐没能解脱的人。见解要溶入本性,并使自己保持在那种境界上,而不是把见解当作给别人讲的东西。

2. 上师的行为要与佛法一致,暨正知正见正行;

  佛教和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上师讲的法和他的行为要一致,这才是具格上师。不然说自己是菩萨转世,是大威德,是黑文殊…...最后没有一点菩萨行,能是真的吗?

  上师作为一个修行人,不能退转。暨修行的所得和见地要落实在行动上,不能退转到轮回中去。修行人的障碍是名声和财富,这是强大的诱惑。有很多修行人一开始在山里苦修,什么也不要,有的连吃的都没有。可事实上他对佛法并不了解,只是一时冲动做了一个苦修决定,对修行的次第不了解。过了几年,有人发现了他,认为这人了不起,说他是个厉害的上师。于是他也开始觉得自己这么多年苦修不容易、了不起。然后就上钩了,并没有认识到名誉和赞扬是修行人的诱饵,没有认识到成了上钩的鱼又被抛在沙滩上,是多么痛苦。而又有一些修行人有名了,傲慢了,就把修行放在一边了,搞政治了,成名人了,成了社会活动家了,把佛法丢在一边。所以修行人必须有无漏的境界,把修行的经验用在生活上,而不退转。一时的名气没有用,如果没有对佛法完全的认识就很容易被诱惑。比如北京的老司机,驾驶技术已经很好了,但是到西藏开车还是掉下山里去了,因为他对藏区的地理情况不熟悉,不知道怎么处理。

3. 上师必须具备对佛法全面的认识,要精进地闻思修;

  为什么总强调闻思修呢?对佛法的所有法门都要闻思,这样修的时才知道哪里会出问题。真正闻思修的上师会知道,修到一定程度会有人来恭敬、供养、奉承,这时候他是有准备,知道如何应对,知道如何把这一切变成修行的对境和助缘。如果没有对佛法的闻思,只是听别人说某一个上师在某个山洞里苦行成就了,就一冲动,也学人家进山洞。其实这行为里面包括了很多内容,前面做了很多闻思的准备,如果你不知道这些,最后就成了上钩的鱼,就开始愤怒和傲慢,成为别人品评下的傀儡。这时候即想回到修行中去,但又不能放弃拥有的名、利,烦恼就起来了,又回到六道中了。

  我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上师,从神坛上下来了,或者仍然在供养中烦恼地生活,我多么希望他们回到佛法的正知正见中,能利用这尴尬的对境,安忍修行,把这一切当成宝藏,当成境界的产生,好好修福报资粮。可是他们没有,他们在愤怒,想办法爬回到神坛上去。很遗憾,这一切是佛菩萨给他们修行的机会,他们不明白。

  对世间的欲望越小,对恭敬和名利的欲望也就小。要为了自他和来世的因果在精进。


具格上师应做到的:

1. 上师的教诲不仅可以净化弟子,并且使弟子产生出离心;

2. 上师的加持,不仅使我们内心和外境的障碍消除,而且使更多的人开始修行;

3. 上师的发心,像铠甲一样强大,保护起众生,而且给予众生母亲一样的温暖。


—— 摘自丁真俄色仁波切讲述《大圆满前行法海》

弟子旺加拉姆恭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