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苦集灭道谈起

孜珠.丁真俄色活佛开示

2008年10月2日于上海


  提问:那么苦集灭道指的是什么呢?

活佛:苦集灭道叫四谛,苦集灭道,苦苦、集苦、灭苦、道苦,这就是一个小乘和大乘之间的一面,对人的痛苦和一切事情的一种描述方法,描述法,它就是有很复杂的一种解释。

  苦苦,生命的改变本身酝酿着痛苦。可是这种痛苦是一种集苦,是组合而形成的。比如我的理解正好产生一个问题,然后我的理解正好把它看成反面的时候,它就不断地影响着我,变成反面的理解,不断地反面理解,就是集苦。可是这个苦,我们生下来就是苦的吗?它说,不是。苦是那么真实存在的吗?它说,不是。如果是的话,我们去不掉它,没法去掉它,它是我们的一部分。如果是我们的一部分,没有办法把它去掉它,就好像我们的肉一样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要把它去掉,除非是死亡。

  如果是天生的,它就是没有办法去掉。然后它说,苦,并不是我们天生带来的,只是被我们习惯性的后天一些因素集中起来,组合的一种理解所产生了痛苦,产生了很多痛苦。因此我们经常说,我很苦,我很痛苦什么的,其实痛苦并不是本身存在,或者天生存在、与生俱来的,只是被我们理解成这样或者那样,这种很多的理解变成我们的复杂的概念性。

  然后这种复杂的概念性就不断地影响着我们,不断地影响着我们,我们不能很自然的生活,不能很自在的生活。永远在任何角落里,我们要找出很多不舒服的地方,然后跟它较劲,永远不放,就觉得哪出一个不舒服的地方,他眼神有意思,肯定是对我有意见;他话里面有话什么之类的,我们永远这么去理解,他那个表情有点不对,是不是对我有不满,什么之类的,我们永远变成吸铁石似的去吸收这些东西,你说能舒服吗?粘了一大堆。

  因此,它说痛苦本身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可是被我们给造就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去除它们,就是灭苦。我们可以去除它。它是完全可以去掉的,它是完全可以从我们的思维里面散发出去的;它是完全可以从我们的储藏器里面拔出来的;它是完全可以在我们储藏里面可以清理一下的。

  你实在觉得没有用,你就真的要扔了,不然老觉得应该没有用吧,太多了,乱七八糟,可是真的去看的时候,又觉得应该有用吧,到时候哪天有用怎么办呢?又把它放起来了,因此我们经常干这样的事,经常决定:我家里面那些乱七八糟太多了,我得扔了。可是真到扔的时候,又想这个应该到时候会有用吧。

  提问:下面那句无苦集灭道的解说呢?

  活佛:对,这又是另外一种境界,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比如说这边必须要讲述苦集灭道,我们可以把它去除掉,你真的觉得,你必须认为它是完全没用,并且真正确定下来之后你就完全可以扔了,你根本不会去在乎它,根本就不会去想它。并不会把它当成问题时候,真的对你来说不是问题,就可以扔掉。因此,怎么去扔,就是叫“道”,它有方法的。怎么去扔?你先怎么辨别这些东西?然后我们用什么方式去扔......

  因此,这叫苦集灭道,它是非常详细,这种佛法里面把我们人的感受和经历完全地去讲述出来的一种方式。然后,为什么他又说无苦集灭道,无色声。。。因为它说,怕我们被完全地把这些执着化,因为有些人---一种高层面去看的时候---的确是又完全把它又执着进去了。执着进去了以后,他永远都是在为了消除而消除,为了奋斗而奋斗。所以因此永远都在为了什么做什么,为了什么做什么。因此,它说我们犹如在一个脏水里面洗脏手一样,永远也洗不掉,洗一遍一看还是脏的。

因此,很容易,人往往明白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会完全地确定下来,这就是人的平常的一种思维方法,就是完全确定下来,它永远不能一点伸缩性要去这么做,永远认为这就是对的。因此你们发现没有,原来刚开始都做股票的时候,做股票很好的这些人,现在为什么不能做了?因为时代变了,很多事情变了,然后很多形式变了,可是他的思维没有变。他认为原来我一下子赚那么多钱,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此,他固执的认为那种方法是完全没问题,因此他固守着那种方法,可是一次一次地失败了。这叫什么呢?为了去除而去除,为了某一个方法而建立方法。

  就这样呢,他的思维完全是固体化的。有可能在修行里面他也就固体化了,他认为应该去除这个,是,那上师说的再好不过了,的确烦恼真是太烦人了,烦恼真是太不好的东西了。的确是烦恼并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因此觉得好轻松啊,觉得很有希望啊。如果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就可以完全去掉,你说这多好啊。的确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你说我能把它去掉吗?我在哪儿他都会跟着我,带着我,没有办法。

  因此,他不断地去,不断地去,永远都认为要去掉才会成功,哪一天去掉了才会好。因此,这种佛法站在更高一层的方式去说,现在我应该说了,是什么呢?并不是为了去除而去除。你不用在脏水里面洗脏手,你洗一遍一看还是脏的,再洗一遍还有脏的,你只是上瘾在那种洗的过程当中而已,可是并没有真正地,结果上没有洗掉。

  所以因此他说,无苦集灭道,无色声香味触法。它说这一切都是假的,犹如梦幻泡影,这一切都是假象,你认为是这样,你认为是这样的很多东西呢,仅仅是你的认为而已。为什么说假象呢?仅仅是你自己的认为而已,可是并没有对事物本身有个标准,你没有看到它的本质,你只看到了你的习气,而没有看到它的本质。你要去除,要去除谁呢?不要去除它,你永远去除不掉它,你还是要去除自己的习气。

  那你说你的习气也是真的那么存在吗?你的习气也是假象堆积起来的。你的很多认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很多思维,习惯在一定程度的时候呢,你就把它又堆积起来,然后它不断地繁衍出来,不断地繁衍出来,不断地重演出来以后呢,你就永远很自我的认为,那就是我的观点、我的想法、我的见解、乃至我的修行方式。这样的时候,它说乃至你的习气都是犹如梦幻泡影。

  因此,这个时候我们不是要去除,而是融化,融化在什么地方呢?融化在我们的原始纯净的本性当中。因此,他又说无苦集灭道。可是呢,必须首先让他去走这么一个阶段,如果没有走这个阶段的话,你给他说很高深的道理:这再好不过了,这是如来根本什么之类的。你说了,他也觉得这是什么话,觉得根本就不能接受,接受不了。就好比像你给三岁孩子讲道理一样,是,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对他来说,这是什么道理。

  对他来说,前面很具体的这个事情,很情绪化的,今天我觉得喜欢吃,或者不喜欢吃,我要去什么地方,或者不去什么地方,对他来说这更直接。对他来说那个地方不能去,什么简单地说一下,他就知道噢好像有点道理。你说很多道理,他就觉得对他来说不是道理。如果任何一个道理对接受者来说不是道理的话,那就不是道理。这个道理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于接受者,而不是决定于道理本身。

  我们认为再好不过的一个东西,拿到另外一个不同世界的地方,他们觉得这就是石头,这有什么。我们认为,尊贵的客人应该送什么,等到送过去,他们觉得这是什么呀,我们满地都是。还有可能,甚至很夸张的认为,尊贵的客人一进来我们就得给他一巴掌,觉得哎呀这是最好的礼节了,就因此呢就完全不同。因此本身不在于这礼节是哪个正确,而是“我觉得”这是最正确的,觉得给予感受到的时候,它才是一个最正确的。

  因此,也会来自于这么一个不同。比如说苦集灭道,这些都是这样形成的。佛法里面,你们看到九乘的时候才会明白,它只是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而讲授的。因此它始终离不开的是讲授真理,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接受,它就用什么方式去讲授,永远不排斥任何人,永远不排斥任何一种方法。它觉得只要你接受,这是最好的。只要你通过这个路能走到终极,目标点,这就是最好的。并不会让你,非得跑到北京才可以出发,你说这多难啊。对有些人来说,直接走进去就很近的地方,可是非得说跑到北京,走高速公路,那样是最好的。可是往往是那么一个观点。

  因此,它的方法,佛法的方法,你处在什么地方,你就直接往那个方向走,而并不是把你拉到什么其他的地方。因此,这叫方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