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的问题

孜珠.丁真俄色活佛开示

2008年9月29日于杭州

  问题:刚才您一直在阐述象发心、皈依、虔诚,其实我们经常面临到一个问题,我们一般人面对佛法,很多时候不信。我知道首先要信它,不信的方式可能来源于各方面,我的同事不信,或者是我的朋友不信,很多时候如果信做不到,您怎么解释这样的迷惑?


丁真活佛开示

  这会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以为信——是信什么呢?信是无边的,没有要求。他是要信这个还是信那个?信这个宗教还是信那个宗教?都没有!在佛法里面——我经常说——它的目标是要渡化天下众生。天下众生——你能要求天下众生去信这个信那个吗?哪怕只是一百个人,你也不能决定他们信这个、信那个。因此在很多时候,它完全不是以某一个标准,说你是信这个、还是信那个来说的。

  比如说佛教,它以皈依佛法僧来代表;而另外一个信仰,它也可以用那样的一种方式去讲授。为什么呢?因为它接受的对象就是类似那样的,能用那样的方式去讲授,因此它必须用它的方式去讲授。可是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能有隔阂,大家都讲的是真理,而并不是讲的是自私,更不是讲的是自我,更不是宣传一种小范围里面的真理,而是讲的是博大精深。

  因此我所讲的所谓的“信”,并不是指的是信这个信那个;只要你信你的希望,只要你信你的理想,这就是信。如果这就是信,这就是虔诚;如果没有,那我就退出来了,我就没有信念了,我就没有希望了。因为佛教里面用那样的方式去表达出来,你首先需要信念。比如说佛,佛是圆满具足的,在佛教徒眼里,他是没有瑕疵的,他是非常智慧的,那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我们都说想!那你想成为这样的人,你必须首先有信念,你相信你能成为这样的人,而且你必须得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不然的话你能成什么呀,根本就不可能呀。

  首先这两个是前提,你相信这样的事物或者人存在,而且我希望变成这样的人。这就是它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出来。那我们想一想,我们建立起某一个目标,是,这样的目标是可行的,然后我们要不要达成它呢?那肯定是,那你需要什么呢?需要信念,需要虔诚,没有的话你根本就达不到。

  因此,完全用佛的这种讲述方式去说,是因为当时这种方式只是用来比喻,而它可以放在我们的任何信仰上。乃至我们可以连信仰或不信仰,都不用那么去说。乃至我们可以说我们在信仰我自己的目标,而且这种目标一旦说信仰的时候呢,必须有一种精神的思维,而并不是仅仅是物质上的,而且是要达到精神和物质两者一起出发的时候,你才可以达到那种目标的效果。不仅仅能达到那个目标,而且能达到那个目标达到以后的效果。效果很重要,不然我自己达到了,可是最后效果没那么好,这就比较麻烦。

  比如说我想买一个什么什么药,听说特神奇特好,买完了吃了以后觉得效果没那么好。虽然买到了,效果不好,那就还是不太好,跟这一模一样。效果好的话,那必须有一个精神的思维、精神真地对他感应。这过程当中我们要去训练自己的思维,你达到了你的目标,而使这个目标让你得到快乐。感到快乐,而不是一时的快乐,你感到自在,那就是真的达到目标了,而且产生效果了。不然的话,我达到目标了,最后我还是觉得——还不行啊!到任何时候我都觉得还不行啊!我们不能以“不行”的方式变成我们的力量;不能以“不行”的这种思维作为我们的方法——推动的方法,因为它有副作用,副作用很强,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为什么你非得说不能满足自己、你满足自己最后不好……这样的方式。你永远认为自己不行啊,“没有啊”,“不行啊”,“不好啊”,“我还得争取啊”……为什么老用认为自己“不行啊”“不好啊”“还不够啊”。。。这样的方式去思维呢?那你得到的东西还是说明没有起作用。

  因此我觉得我们还是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不需要用那种消极的,老认为自己不行、不行、还不够,说明你永远认为自己不行,永远你在说自己还不够。什么时候够呢?你是不是到了80岁的时候才够呢?你是不是自己这种快乐的心态已经无法得到以后,将面对晚年、陌生的世界的时候才够吗?才觉得我够了、可以了吗?因此它的作用很重要,我们必须对任何达到的、拥有的东西,我们要去学习享受、要明白。来之不易,不容易,要珍惜它,要感受它。

  然后,再建立起第二个目标、第三个目标。只要有信念就可以了,不需要老说“我不行”“还不够啊”,那我是无底洞,那就是贪心、过于的贪心。过于的贪心没有底,那你就永远不要指望这什么时候能到达,哪怕年华苍老了也到不了那。虽然得到了很多,可是你唉声叹气地离去,只有这样。

  因此我觉得我们以那样的、永远带有力量的、信念的推动下去做的话,我们就不需要有老说“不行”“不足”的这种观念。我说佛是每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了多少遍成就的;那我们每天都说“我不行”“我还不够”。。。那就会真的不够了,真的不行了!最后成就了,“不行”了,最后成就了,“不够”了。

  就这样,我觉得应该以这样的方式去思考的话,佛的这种意愿能达到。不然永远以一种方式去思考,希望全世界都信佛或者信某一个宗教,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只会给任何地方带来灾难而已,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帮助。为什么非得去信这个?为什么非得拉着他们让他们信那个、强调那个呢?佛的意愿并不是这样的,佛的意愿是天下母亲众生,并不是说信仰某一个群要渡化,另一个群不要渡化,那不就是捣乱吗?仅仅只是从一个小的自我里出来,变成另外一个圈子里当中而已,还是个圈子,还是个藩篱,还是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