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家因特别的因缘聚在一起,能把我从海拔4800米的这样一个高山上,孜珠寺的这种孜珠精神带给大家,让大家一起共享,我觉得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因缘,因为佛法经常不断会祈祷,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够听到佛法,悟到佛法,佛法能将他们的灵魂里种下一点点种子,在任何时候变成浮灰,在任何时候变成助缘。就这样这是佛法一直以来,高僧、先驱,伟大的成就者,他们之所以能把佛法一直传承下来的原因。
我也坚信就是这样一个原因和爱心,因此这种教法和精神几千年来一直传承下来,就因此他们所谓的发心,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原素,这种使我们在任何时候不管怎么样的情况下,都能闻到佛法的,这样我把海拔4800米雪山高山上这种精神,带到不同的地方,让不同的人去了解,让不同的人希望受到启发。然后孜珠山以及我自己每天做早晚功课的时候,也不断祈祷,希望我们所接触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一点点的帮助和作为。
因此我经常给大家讲授一个叫传承,很多稍许对佛法了解的人,也会知道什么叫传承?或者看见过这样的传承的这种说法,或者一些能够皈依的人,也能够看到有一个传承,真言的传承,教法的传承,一些经文的传承,就这样我不时给他们讲,传承是来自一个先驱,不断地修行,而且他后来的弟子也不断跟他指导的方式去修行,然后佛的这种精神和教法,实现在他灵魂上这种影响,这种气氛,这种状态里面成长出来的一个人,他落实的教法,他的精神、思维、观点里面,就具备了这种教法的观点,这个人具备了传承,他有资格可以把这种教法传授给别人,这叫传承,不然不仅仅是给你念上真言,头上放手,或者放一些镇寺之宝说我受到传承了,传承我经常给大家讲,传承和精神修养和训练并不是一个资本,它是完完全全落实到生活当中的一种生活态度,然后这种生活态度,就在不断启发中,人是改变的,生活也在改变,社会环境也在变化,不断变化说明了我们是社会在发展,我们人还活着,我们还有呼吸,就因此这些世界就会有变化。
变化的过程当中,我们不断需要去感悟,就因此的变化成为了很有意义,如果我们不能到感悟的话,变化成为了一种消极,变化成为了一种毁灭,变化成为了一种自我束缚的一种消极的观点和消极的现实,就因此我是不断强调传承,就是落实生活当中的活生生一个佛法,并且决定开始,我们开始大家一起去接受,准备开始训练,这种方式就叫传承。今天的主题就是要给大家讲,佛和众生,佛与众生,或者佛与世俗有什么不同?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一说到佛,我们认为很神,我们一说到佛,我们认为是那样不时地透过阳光,透过空气,透过彩虹,透过一些神迹而降临到我们世界的某一种神奇生命,我们一直认为佛就是这样的一种。
更有意思的时候,我们平常的思维里面,更容易接受佛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觉得比较踏实一些,我们去拜他的话,也觉得有可能通过香,灵气上去以后,通过这样的状态里面,我们马上接受到佛的加持,他也能听到我们的呼吁和求助,因此我们会经常会想象这样的就是一种佛,认为如果是这样是佛的话,有可能只要我们虔诚,只要我们呼吁,只要我们去呼喊,他都会来救助我们,就因此我觉得佛和平常,我们的众生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有点奇怪,我们就变成打110似的,随时有什么问题就打110给佛汇报一下,就这样一种观点,虽然佛法的观点里面不排斥,可是他说这不究竟,究竟来说我们对佛的观点概念,应该是他是一个实践者,因为他有他写下来的和讲授出来的很多经典,这些经典来自他的经验,来自他的觉悟,为什么叫觉悟呢?因为觉悟比经验更久远,经验是什么呢?经验自己的认识少年理念的一些,为什么叫觉悟?他觉悟到世界以及宇宙的根本状态,根本状态理念再发展出去以后,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一切。
因此它的不同,在于他掌握了根本,而不是掌握了局部,也不是掌握了某一种经验和认识,跟人交流或者沟通,或者做某些事情,那种感悟和经验不是,他超越了这种经验,因此某一种层面,我们把这种经验称之为叫觉悟,谁觉了谁悟了?那就是曾经跟我们一样的一位众生感悟了,他为什么能感悟呢?因为他有一个根本的元素,可感悟源,可感悟源没有的话,我们不可能感悟,我们把煤球擦多少遍,擦没了都不可能变白的,乌鸦洗多少次洗澡也不会变白,为什么?它本身就是白的,本身就是黑的,因此说觉悟之前的众生,你本身就有一个觉悟元素,可觉悟的原因和材料,然后这个跟我们有什么差别呢?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觉悟,都可觉醒,那跟佛陀一样,他就是曾经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他拥有了一切,在很多时候佛一般都是这样的,他拥有了一切,可是他追求了更高一层的世界能源,世界的能量,一切的元素,一般来说他拥有很多,因此他不需要再追求什么,他也知道再继续追求也就是这样了,因此他非常智慧地选择了,这背后的更加的,更深刻的一种元素,就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叫如来藏,也就叫佛性,如果没有这种元素的话,我们怎么样都不可能会承受,因此可能是有理论元素。
就这样他就使我们后代人,把他称之为叫佛,觉悟者、感悟者,也就是最明白,最彻底的明白,也就是所谓的这种彻底是什么呢?不受任何沾染的彻底,没有任何污染的清静,本色如此,而不是后天我们给他装饰上去的,都不是,后天装饰的一切都是造作的,是我们造出来的。如来藏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来藏,那如来藏是什么呢?如来藏就是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如果能感悟他是很奇妙的,本有的如果不能感悟,它就是我们经常现实生活中展现的一些现象,可以展现,万有,可以展现普遍一切轮回涅?万有一切现象,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现象?为什么我们能体会到自己的喜怒无常,以及常年以来储存下来的记忆可以保存起来,为什么我们通过这种记忆,作为基础来去判断未来,给自己设定这样那样的担忧或者恐惧或者期待?这一切来自于我们本身储存经验和认识,就因此他说就是就是如此很正常的一种的状况,说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同,这一切的根本是什么呢?在佛身上,我们把他称之为叫佛的法身,抱身,化身,众生身上就变成我们的认知、认识,以及五官里面展现的世界,以及我们对固有的自我性的对它的判断认识,自我的看法,然后这一切的支系,犹如像法身一样,抱身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去展现和看见一切现象,听到一切声音,感受我们一切经验。
化身是什么呢?这一切现象来自我们对万有理解,就因此我们从外到里,一层一层的这个认识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状况当中,如果我们觉悟了,那就知道这里面有一种不同,是什么呢?我们跟现实之间的不同,觉悟就在这个中间,感悟就在这个中间,感悟就在佛来说化身和抱身之间,才能进到化身根本的元素,在我们众生身上是怎么样?就是我们对世界的展现,一切万有的展现,我们能听,能看,能显现一切现象,而且能知,知道,还可以分析。这样的状况里面就产生了觉悟的可能性,感悟的可能性,释放的可能性,释放不了是谁让我们释放不了呢?就是执著,执著是什么呢?是一种绝对性的一种产物,它紧抓住我们,就不让我们释放,它控制着我们不让我们释放,它束缚着我们不让我们解脱,它障碍着我们不让我们去感受自己多年努力得来的一切,而不断感受,背后就是匮乏。
因此佛法的这样教法,有可能我觉得真理无处不在,在任何时候我都受着启发,在很多时候,我也并不是一个活佛、讲师,一种教法传授者身份去看待世界,我只是觉得共享的方式,我只是觉得我跟任何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去学到很多,都可以感悟很多,都可以让我喜欢很多,仅仅我是在某一种层面,由于大家的要求,我就想把我自己的体会,以及我在孜珠山二十多年的这种修行,得来的一点点的认识,给大家做一个分享而已,就因此前几天我在听到,我们一起的弟子说到,我觉得也是深受感动。
他说世界没有一个说是哪个是真正的真理,其实真理都是展开性,没有说是谁是最重要的源头,而我们去做一些参观的时候,发现谁是第一个人类起源的地方,谁是把秋谷,刚开始创建的地方,其实没有一个第一个,没有一个第一个说话的人,只有人存在,只有他变化存在,只有他流动存在,他就是一种人类的变化状况,而不是从一到二的变化状况,不是这样的,是一种平面的状况,因此我觉得真理也是如此,没有谁发现了第一个真理,没有谁说我是那个最好的真理,没有谁说我们是第一个发现真理的人,这些都是我觉得过于现代社会,大家善于做广告和这种操作动机趋势下,连我们的精神也变成了操作对象而已。其实真正来说,真理是相似有人类存在,它就会发觉不同的真理,以不同的名义,不同的对它的标签,不同的定义方式,其实讲授是不同的真理,不同的方式来讲授一样的真理。
因此我觉得我们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没有民族的区分,没有性别的差异,没有国籍,因此佛的大智慧,均等普遍一切众生,也可以说真理本身就是没有一个任何分别的普遍众生,它就是普遍在任何众生身上,而没有说就普遍在你们身上,或者普遍在他们的身上,都不是,均等普遍在每一个人身上,因此有了佛的大悲普现一切众生,然后由于大悲普现一切众生,我们一切众生都有觉悟的可能性,感悟的可能性,稍许让自己的释放一些,因为他说我们本自不是被束缚的,我们本自天生不是被无明了,为什么我们变成无明?为什么我们有太多的焦虑、烦恼?不管怎么样的情况下,有一种东西在我们身上没有变过,是什么呢?就是焦虑、烦恼、恐惧,我们的生活在变,工作方式在变,家庭状况在变,经济条件在变?可是唯独没有变,谁没有变?就是焦虑、恐惧、烦恼,他没有变,他们没有替代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没有替代,没有替代烦恼、焦虑、恐惧,就因此他说佛法的教法给人讲授,我们并不是没有佛性,我们并不是没有如来藏,我们并不是没有真理的根本,也就是本性,只是我们展现不可否定外在世界的时候,我们对它的理解错误,理解狭窄化,我们对它的理解自我化,我们对万有的理解有限化,我们对现象的看法狭窄性,可是很有趣的是什么呢?我们对现象的看法,有限的这种看法,我们把它当成是无限的看法,通用的看法,就因此产生了矛盾,就因此了产生了对立,就因此产生了仇恨,因此产生了排斥,因此产生了不接受。
然后我们不断在积累这些,不断积累,不断积累,变成了我们自我看法,我们的参考基础,我们以即有的这种方式,带着这种方式,我们所谓的在发展传世界时候,我们不断以即有的自我的这种方式在发展,在传世界,我们发展了外在很多东西,为什么他能发展外在很多东西,因为他怎么样都离真理稍微接近,就因此他能发展外在发展的一些,多多少少能发展一些,是什么呢?它离真理接近了,它能宽松一些,它能全面一点,它能包容一些,它能放下一些,它能理解一些,它能有原则一些。就因此由于这些,这些是不是离真理稍微近一点,因此具备离真理稍微近一点点的品德,让我们有了外在的一些发展,可是他不彻底的原因,我们没有能让自己内在彻底发展,没有跟上去,不彻底,而不是完全彻彻底底那么看待,由于很多的原因,由于面子的原因,由于很多人际关系的原因,由于我们的一些所谓的技巧的原因,把它看成是技巧的原因和策略的原因,因此又变成了一种停滞,这种停滞是谁造成的,是自我造出来的,自我给自我造出来的,因为我由于没有完全那么去看待,并且觉得完全的那样是不可能的,而且有可能完全那么看的话,我自己认为我肯定就是傻子,我就是由于技巧,我就是策略方式去看待,就因此我们很可悲的是不允许让自己跟真理接近,难道我们没有去想过,我们离真理稍微接近的时候,外在发展有所不同了。因为它是温暖的,世界的需要,真正大的客户,不是几个人需要,不是部分人需要,是世界需要。
世界每个人谁不希望温暖,谁不希望真正的爱与关心呢?谁不期待一切,一切温暖的包裹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期待,就是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就因此我们就有一个,就像薄膜一样,窗户纸一样,几乎我们能知道,可是我们不敢穿过去,就怕自己是傻子,我们不敢穿出去,就怕别人认为真的是有问题,我们没有去尝试过,我们不敢尝试,我们只停留在一个技巧上,我们只停留在一种方法上,因此我坚信,有任何外在发展的。肯定大家都能有一些体会,肯定是由于刚才我所讲的这些东西,离真理稍微接近,而有所不同,而并不是我们有多渴望,并不是我们有多执着,并不是我们多大野心来决定,这一切是最简单的,野心渴望执着,这些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做梦都想做好,做大,做的更不一样,每一个人都在想,可是唯独如果没有这些离真理接近一点的品德的话,那我们很难实现。
第二个关口是什么,那我们真的不把它停留在技巧上,而真的让自己的心里面去体会,让它成为自己的根本观点,这样的时候,我们的心真的是开阔了,我们的心真的去放下了,而不是由于依赖于其他的关系原因,而是真的放下了,我们的心真的轻松了,我们的视觉更宽广了,是真的宽广了,我们身心感觉到无比的轻松自在,这种状态犹如太阳,世界万有都期待,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去依赖,都不可缺少。因此我们具备了世界人需要的东西,那就是离佛接近,我们是真正的强者,不是说我有多少粉丝,我有多少人接受我,根本没法跟他比,我们是世界人所需要的,就是我们离真理越接近。
还有很有意思的是什么呢?这一切元素本身就在我们的身上,只是展现的时候,我们就理解错误,展现语言的时候,我理解错误,展现形象的时候我理解错误,我看到一个希望和一些机会的时候,我的行动错误,那是什么呢?那就是我对语言和一切事物的理解错误,而导致了我的行动错误,本身世界没有任何区别的展现在我们全面的时候来说,我们只选择的一个小局部而已,只是把那个大宝藏人开放打开,让我们拥有的时候,我急匆匆忙忙跑到里面去拿了一个东西就逃走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生怕别人抢走,生怕不能得到一点点,生怕不能有一个自己独想的一个东西,就因为这些观点束缚的状况当中,因此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这个大宝藏是我们可以拥有,从来没有去想过,如此的胆怯被束缚的状况,做出荒谬至极的选择,那就是佛的大智慧,真理在我们前面如此赤裸的展现,一切语言不分任何对立展现着,一切现象不分任何分别的展现着,只要我们让他们自然生长,只要我们让他们自然发挥,只要我们让他们自然成长就可以了。他们并不会影响我们,我们也不会并不会影响他们,可是似乎我们跟万有之间,又产生了不可思议的一种互动,可是我们没有做到,这就是佛和真理给我们的机会,当然也不是那么容易,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太多固有的观点在唆使我们,我们有太多有限化的基础思维在动摇我们,我们有太多的执着观点,就必须抓住某一个不可,我们有太多的习惯性的势力,非得让我们一根筋去认为这个必须是这样,不是这样那就没有活路,那个必须是那样,如果不是按我们的要求方式生长的话,那他没有活路那种感觉,我们做出了太多的判决,生死判决,不是一般的判决,任何地方做了很多生死判决,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是生就是死,我们的灵魂里面就有太多的这种生死的判决,因此这些东西带着这些东西,想进入这个真理是很难,因此真理本身是纯洁、无私、美妙、深奥、不可思议,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每个人拥有他不嫌多,他不嫌少,一个人拥有他不嫌多,为什么叫无尽的宝藏,就是一个无尽的宝藏。
可是我们想带着我们的用户不敢扔下这个船,又想上岸,那就很难,想上岸必须把船扔了才可以,想跟真理争的基础、感受,沉浸在那种真理的状况里面,融合它的话,我们必须放下这种网格状的太多的条款,限制我们太多的条款,太多的我们的这种生死状,生死规定,因为我们害怕放下这些,因为我们害怕少了什么,我们的标准永远以多少来去看待,拥有与否来看待,我们从来没有用另外一种思考方式去看待过自己,可是很有意思,我们在某一些方面,我们很难想得开,今天不吃三顿饭,也觉得很舒服,反正觉得我好,但吃了三顿饭吃多了,反而我觉得我真有罪恶感,那种很难想得开,因此你看你想开了世界本身并不是拥有与否来决定,你想开了世界并不是有一种规定,必须按你这个方式走不可的,从我们出生到现在,我们的标准变了,标准变的时候,事物本身的严重性,对我们的影响本身也会变,有多少次我们的标准变了,而事物变了的状况,有很多次,可是我们没有去想过这背后还有一个非常广阔的真理,我们没有去想过以此推理一切的智慧思维,我们只是不断从这个坑里跳出来,又进入另外一个坑里,这个坑里我们特别挣扎的跳出来,又进入另外一个坑里而已。我们老认为有一个坑里比较好的,可是没想过这本身是个坑,本身就是一个障碍,本身就是一个束缚,本身就是一个无史以来到现在未知,条框我们的一种障碍。
因此我们在选择里面选择,我们好像在大海里面找一个干地,大海里面找一个干的地,就不断找,不断找,我们忘了它本身就是大海,是水的状况,它从头到底,从左到右都是水的状况,因此我们带着这样的一种观点基础,展现一切万有现象的时候,我们错过了这样的机会。可是仍然此时此刻,任何时候现象世界仍然还是这样的展现,我们还是一样的方式来理解,我们还是不断起心动念,我们还是不断品尝着爱憎取舍,我们还是无法想象蔚蓝的天空,无法想象深奥的真理,无法想象全然的释放,无法想象一切圆满的宝藏。我们只想着暂时过去,只想着让自己掩耳盗铃,只是以这种简单的方式,让自己过去,一直到生命的尽头,才不得不面对我们那么生疏的世界,从来不曾了解过,不得不现在面对的这个世界状况,可是很有意思的是什么呢?我们一直以来挣扎的这种灵魂、思维,好像还在继续,我们的身体已经不能动弹,可是它还在继续,他还是那么灵活,他还是跟原来一模一样,我们生命,灵魂则没有生命,我们即将要离开这个肉体,可是灵魂还很坚强在那儿展现着,它即有的一切方式。
就因此佛就是觉,也就是一个觉知了,他觉知一切现象的根本,不可动摇的根本,是一个本质,只要你的心不动不摇的时候,万物并不是沾染你,没有人来惹你,只有你的心一动,任何变得那么刺耳,任何现象变得那么不顺眼,过去任何留下一点点的伤痛,都会显得那么的鲜明,就因此佛法为什么让我们去学习一些禅、定,然后净化,其实这些都是方法,千百种不同的方法,直接说的就是我们要感应它,多少种方法说的都是让我们根本的真理,不同的教法,不同的信仰,告诉我们的其实都是到这个地方,就是真理,不曾变过的真理,不再变化的真理,而且每个人拥有的真理,不可动摇的,不变不化的真理,它不依赖于任何的真理,它不需要依赖哪个朋友关系,它不需要依赖谁不怎么样的,我怎么办的那种感觉,都不需要依赖,因此它不会给我们带来恐慌,一切现象自然变化,是如此的真实而那么自然,我处在那样一个底端的时候,如此踏实,不需要恐惧,因为我已经处在那样一个地平线上,而且所接触这种地平线,接触的每一个人具备这种地平线上,安住的每个人跟他接触的时候,都会感觉无比的喜悦,都会感觉被受影响,都会感觉心里是一种抚慰,都会感觉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释放,这就是影响,我们把它称之为叫加持,佛法里面把它称之为叫加持而已,其实真正来说它就是一种影响,不是刻意的影响,不是造作的影响,不是想影响而能影响的,它就是一种这样的气愤,犹如空气,犹如雪山,空气和雪山从来不曾有过刻意想影响我们,可是它本身带有这样无比的力量。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的佛性,我们都可以拥有,我们都可以住在那个地平线上,我们都可以不拒绝,我们的一切外向,乃至我们条框性、枷锁性、即有的意识形态,又不接受它,不需要责怪他们,又不需要去刻意去理解他们,我们只是住在那个地平线就可以了,我们用一生的时间,非得要丢掉什么,要离开什么的时候,我们也很不平,非得要争取什么的时候,也叫造作,非得要扔掉什么是的时候也很造作,因为我们的佛性本身并没有,不曾污染过,因此没有什么可丢掉的东西,那就是误会,我们不需要去争取什么,它本自源,你住在财宝堆了,那你还需要什么特别的,非得要拿进来的东西,你就在这个环境里面,你就在满地都是财宝的海岛里,你不需要扔什么,也不需要去取什么,拿什么,因此今天揭露彻底的,根本的佛性,比我们之间的悟悔,如果我们能住在这个地平线的话,每个人都可以是安详的,不需要去掉什么,只要我们有一点点要求,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我们不要去纵容我们习惯性的思维,永远稍许我们的这个教法,能成为我们的影响,浮现在耳边,不时在我们的脑里环绕,他就会永远支持我们每一个人,他就会永远渗透我们,一直到我们跟佛性的地平线融合为止。因此给大家简单讲一下佛和我们之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