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仲本教孜珠寺第四十三代法嗣-丁真祖普俄色仁波切, 是本教佛法“译师传承”的八大成就者之一,穆邦萨东大师的转世。三千年前,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为普及本教佛法,推动在全藏三十七个地方修建道场,穆邦萨东大师创建了其中的孜珠寺并担任住持。从那时开始,他为了实现度尽众生的誓愿而不断乘愿转世,因而形成了孜珠寺和“孜珠活佛”的法统。
一九七一年八月的一天,西藏昌都地区丁青县觉恩乡的上空腾起了数道绚丽的彩虹,老百姓都听到从山谷中传来神秘的海螺声,萦绕大地,绵绵不绝。这些迹象预示一位伟大上师即将降临在这个地方。觉恩乡有一户拥有古老高贵血统的家庭---是普贤王如来化现的大鹏世系中黄圣贤的后裔。那一天这家诞生了一个男孩,他洁白俊秀,自在喜悦,与众不同;稍长几岁后,他就越发显露出聪慧过人的天赋,以及对佛法与生俱来的热爱。此时的西藏,佛教传统被“文革”摧毁殆尽,一个小男孩自发地喜爱佛法,是件极不寻常的事。当男孩十岁时,他被认定为穆邦萨东大师的转世灵童,并被命名为丁真祖普俄色活佛。十三岁时,他在上师仁钦江参活佛座前受戒出家,仁钦江参上师为“文革”后本教佛法的复兴起到很大作用,他是一切上师的上师,也同时是具备显密心法完整传承的持有者。丁真活佛十三岁坐床成为孜珠活佛。当时,孜珠寺刚刚开始恢复,条件极其艰苦。寺庙位于海拔4800米的高原,漫长的冬天大雪封山,任何物资都无法运送上山。寺中僧人要面对极端的天寒地冻和缺吃少穿,他们的生活之苦甚于苦行。这样的环境对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来说,艰苦程度难以言说。然而丁真活佛却越发展现出转世灵童的不凡,他对一切艰苦似乎浑然不觉,反而乐在其中。
依靠历代上师的加持和仁钦活佛的教导,以及著名经师的严格训练,丁真活佛凭借超群的天赋和精进,经过二十多年的勤奋苦修,使他不仅对经律论有着深入的研究,也具有诸多实修的殊胜体证。孜珠寺保留着完整的大圆满法传承,丁真活佛经常进行本尊和大圆满闭关密修,并把每分每秒都用于修行,即使睡觉时也从不间断。
作为住持喇嘛,丁真活佛使古老的孜珠寺得到了极大恢复和发展:修建了通往寺院的十三公里盘山公路,重新传接和完善了延续下来的古老辩经体系,完善了教授大小五明的内明学院,又设立和恢复了学习基础知识的扎仓学院、建立信念的辩论学院和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禅修学院。他认为寺院是传播佛法与修行的场所,应该使西藏传承千年的本教佛法得以保留和弘扬。尽管寺院生活艰苦,至今仍未通电,活佛坚持保留这片净土,做为修行佛法和普渡众生的场所。
丁真活佛还一直坚持不懈地为社会弱势群体谋求援助,经常救助受灾百姓和失学儿童,还在孜珠山收养孤寡老人。活佛曾慈悲的发愿为天下众生带去祥和与快乐,因此建立养老院、孤儿院、医院等设施为落后的藏区服务,这也是活佛想要完成的心愿。
丁真活佛二十六岁以前从未到过汉地,也不懂汉语;一九九七年他被中央政府推荐到北京高级藏语系佛学院了解其它宗派的传统,仅仅半年后,他就开始用汉语为内地信众讲法。活佛善于运用通俗的言辞开示佛法,他知识精确,和平安详,深奥的佛法经过他生动平实的开示,马上变成落实于生活里的具体智慧,生机盎然。他充满温馨、祥和、智慧的光芒,体现佛法的神圣真理。接触过他的人往往不知不觉地获得着改善,慢慢产生对上师无比重要的信念,以及对佛法不可动摇的信心。
目前孜珠寺下辖二十多座寺庙需要管理,还有众多的被毁寺庙亟待恢复重建,丁真活佛在藏区、汉地和海外信徒很多,讲法开示、传授灌顶、主持法会,会见和寺务充满了他的每一分钟;他还要固定进行每天的诵经打坐和为一切众生的祈祷……,众生的请求总能得到活佛尽可能的满足,因此他常常忙到次日凌晨才能休息,而黎明方至,活佛已开始了他的晨课。面对如此繁重的责任,他总是能够让自己处于自在和喜悦当中,使人亲眼见证到了佛法无量的慈悲与智慧,真切体验了“丁真祖普俄色”这个名字在藏文中的含义——佛光普照。他用深入浅出的道理普渡着天下的众生,他的慈悲、睿智、安祥、随和、优雅、庄严、幽默风趣以及广博的知识与力量,能融化一切烦恼与痛苦,给所有见过他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不心中洋溢着温暖、幸福的感觉,打动与震撼着每一个人,令人终身难忘。在众多虔诚弟子的心中他高大、神圣,宛如佛陀。
辛绕佛祖曾预言:当后世无量光佛像、左旋白法螺以及具格的贤者在孜珠山汇聚,即是我的身语意三宝具足,孜珠山佛法的火种将大放光芒,照亮世界。